编辑: 贾雷坪皮 | 2019-07-17 |
改变, 是为了更好.
踮起脚尖、鼓足勇气,因为 预见未来丰盛光灿. 预见台湾教育的未来Vision3推动新课纲 教育部的准备与改变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署长 邱乾国 采访、撰文朱美、林秀豪 摄影何敬钦 敲定教育部国教署访谈时,团的心情 七上八下.一方面雀跃,能够取得主责单位 第一手的说明,多麽难能可贵.另一方面担 心,是否整个访谈下来,只会得到四平八稳 的官方回应.但在访谈的过程中,提到敏感 的文白比例争议时,邱乾国署长大方回应: 「藉由古文的学习,我们t解古人如何运用 知识与智慧来解决问题.为什麽当时这麽 做?如果不这麽做,会产生什麽影响?后果 又会怎样?透过这样课堂的讨论,孩子会有 兴趣!」 他微笑说道 : 「这就是新课纲的精神 : 生活化、情境化.」 从能力到素养 从九年一贯的能力指标,到新课纲强调 的素养,有些老师非常兴奋,跃跃欲试,但 也有老师担忧,新课纲是否真能落实,更有 许多老师,对於新课纲中「素养」的意涵, 摸不著头绪.就教育理论来说,素养就是把 知识、能力与态度整合运用在情境化、脉络 化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历程、方法与策 略,透过实践力行来呈现评量学习的成效. 「这起来很硬吧?」邱乾国笑著举例 说明:「就像学习如何做一道菜,阅读食谱, 知道需要甚麽材料、如何处理食材,如何进 行烹调,这些是『知识』.」他进一步解释, 学习拿刀切菜、清洗食材、如何热锅、加多 少油、如何调味,真实做一道菜出来,这是 『能力』的培养.而有了知识与能力后,将 做好的菜分享给家人好友,感受分享的喜悦, 这是『态度』.这样情境化的整合学习,就 是素养教育的核心所在.如果只教知识,就 如同我们只教食谱,学生记了很多食谱,却 煮不出一道菜.纸笔测验就像是考食谱,就 算考
100 分又代表什麽?真的表示学会做菜 吗?所以实践力行是评量素养的重要方法. 一生一课表 随著科技的进步,加上网路的普及,以 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逐渐在世界各地
4 邱乾国 近来教师社群兴起,一股由下而上的动能蓬勃发展,许多老师打破既有 框架,用心思考、设计,希望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育部也从 之前的引导者、倡导者,慢慢转变成是一个支持者、资源提供者.
5 推动新课纲 教育部的准备与改变 图/何敬钦 摄 生根发芽.随著新课纲的实施,一生一课表 是国教署希望达到的愿景.「我们应该回到 『孩子是学习主体』这个理想,来看待教育 问题.孩子需要什麽样的学习?怎麽教,能 够让孩子更有动机学习?」邱乾国说道. 要做到一生一课表,课程类别要多元、 课程数量要充足,而且配合不同的教育现场, 应该有弹性多样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学 校应提供跨班自由选修课程,普通高中可以 采班群开课,而技术型高中因为课程种类繁 多,则可以采取同科单班、同科跨班、同群 跨科或同校跨群等不同方式开课.「有些学 校资源有限,无法发展特色课程,比如师资 不足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区域的学校合作, 共享师资及资源.也可以跟大学校院合作, 开发预修课程,或者善用数位课程,多元开 拓教学资源.」邱乾国说道:「一生一课表 要达标,是很大的挑战,必须在师资、硬体、 行政三个面向,投入教育资源,才能建立一 个可长可久的教育系统.」 由下而上的动能 先从师资的面向来看,基层教师对於新 课纲执行不易,也颠覆传统教学甚多,难免 不安.「我们的观察是这样子,大家都认同 新课纲的方向是好的,但同时老师所要承担 的改变,也是巨大的.」邱乾国意味深长地 说,「的确,要从传统的教学翻转成新课纲 的需求,老师的知能提升很必要,但不能太 急.」 但是近来教师社群兴起,有一股由下而 上的动能,一直在蓬勃发展中.不管是学习 共同体、分组合作学习等等,有些活动甚至 有数千人参与,非常令人感动.有许多的老 师,打破既有框架,用心思考设计,希望做 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这样自发性的投 入与改革,十分惊人. 更有意思的是:教育部的立场,正逐渐 从传统的「领导」,转变为「支持」的角色. 「我们鼓励这一股由下而上的力量发展,教 育部从之前的引导者、倡导者,慢慢转变成 是一个支持者、资源提供者.」邱乾国笑著 说:「所以,对於老师改变的部分我并不著 急我看见老师自主成长的充沛动力.」 行政简化势在必行 教师行政工作量过大,是长年以来一直 存在的问题.它不但耗费资源与人力,也同 时压缩到老师的教学准备时间.新课纲实施 的关键时刻,该如何有效协助教师,解决行 政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呢? 邱乾国表示,「行政工作过量的关键, 是缺乏信任.若中央信任地方政府,地方政 府信任学校,就可免去无谓的监督与考核.」 一生一课表要达标,是很大的挑战,必须在师资、 硬体、 行政三个面向,投入教育资源,才能建立 一个可长可久的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