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 2012-12-12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
(3分)B(概念理解错误. 托德・莱肯所说的'
道德法则'
就是'
科技伦理'
不当.根据文意,托德・莱肯所说的 道德法则 是针对人类的 有限性 而预设的完美的伦理规范,它包含了 科技伦理 , 科技伦理 是 道德法则 的一种.) 2.(3分)C(无中生有.文章第三段并未论证 可操作性 .) 3.(3分)C(A.归因不当.根据文章第一段,科技伦理兴起的原因是科技发展有潜在的危险,而非科技发展已经 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B.说法绝对. 因此能有效避免科研中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 不当.D.曲解文意. 国内科研从业者大增 不能视为 不良因素 .)
(二)(12分) 4.(3分)B(曲解文意. 而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并非从调查结果可知的内容,而是作者的评论.) 5.(3分)B(不合逻辑.《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的发布,不能说明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 6.(6分)①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
②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
③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6分;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三)(15分) 7.(3分)B(作者写 我 否定了两个女人来自古代的想法 ,意在引导读者串联过去和现在,表明人类的乱砍滥伐行为一直没有停止,既没有打破文章的神秘色彩,也没有让文章更具科学性.) 8.(6分)①作品围绕 声音 ,以模糊断续的声音的出现和 我 对声音来源的思索与寻找为主体构筑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②通过具体的 声音 ――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人们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关注和反思,使主旨的呈现更加新颖巧妙.③通过追索声音的来源,写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持续时间之久、涉及范围之广,突出了呼吁人们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主旨.④通过写 声音 来源不明,暗示有种种不同的人在关注环保,突出了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拓宽了小说的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⑤以 声音 为中心谋篇布局,让读者的心始终被声音来源牵动,跟随 我 去追索,使故事更有悬念(或 更具神秘感 ),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6分;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被砍掉的树木发出的声音:小说多次提到砍伐树木,写到了河边山上的树桩与河对岸的两棵被砍断的树,因此声音可能是它们发出的.②被人类破坏的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人类的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生态,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因此声音可能是大自然对人类行为发出的警告.③承受自然被破坏恶果的人发出的声音:乱砍滥伐导致泥石流发生,半个村子被淹没,人们被灾害惊醒,因此发出 再不能乱砍树木了 的声音.④有环保意识的觉醒者发出的声音:古代官府惩治乱砍树木者,人们在泥石流灾难面前终于意识到 再不能乱砍树木了 ,因此声音可能是环保意识觉醒的人发出的警示与劝诫.(6分;
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