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4-07-14

四、习题参考 4.(1) 元素 甲乙丙丁原子序数

6 8

11 13 元素符号 C O Na Al 周期 二二三三族ⅣA ?ⅥA ⅠA ⅢA (2)甲与乙:C+O2CO2 乙与丙:2Na+O2Na2O2 乙与丁:4Al+3O22Al2O3 5.不可以,113种元素并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原子的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 元素周期律

一、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也会以此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所以,学好元素周期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本节教学难点: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教学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应当体现出教材本身逻辑系统的要求;

要重视理论推理,借助实验和事实分析,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一般为: 提出课题→列出理论研究的要点→应用实验或资料,分析阐述以得出规律性结论→结合新的事实,检验、应用得出的结论. 根据教材的安排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只要求学生熟悉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会应用即可.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程.利用问题探究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下列设计可供参考: 分析教材表1-2数据→学生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思考与交流→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提出新问题(如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呢?)→实验探究 (钠、镁、铝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得出结论→资料卡片(硅、磷、硫、氯元素的性质事实)→思考与交流→概括出元素周期律→再结合周期表总结出元素性质、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的关系→应用. 说明: 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建议见活动建议. 开放性作业小论文(如由元素周期表所想到的……).

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钠、镁、铝的性质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比较明显且安全,可以设计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方案不作统一规定,要求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评价,最后综合总结出最佳方案,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镁胨姆从Γ」苡忻飨缘姆从λ俾剩馄牧拷仙伲铱床坏讲那庋趸荆荒芡ü馄牟头犹甘炯恋谋渖ト隙ㄇ庋趸镜拇嬖冢捣Σ磺俊8菟芤褐KCl、NaCl有阻止氢氧化镁薄膜在镁上形成的作用,可将水改成食盐水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一段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卷成螺旋状,插入盛有食盐水溶液的试管或烧........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