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 2014-09-20 |
其末联云: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注文有云: 分湖为吴越间巨浸,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 (《磨剑室诗词集》下册,第1549页)这里的 分湖 ,1994年版《吴江县志》作 汾湖 .(该书卷首《吴江县政区图》)此后,凡涉湖名者一律写作 汾湖 ,诸如新建立的汾湖镇、汾湖经济开发区. 究竟 分湖 还是 汾湖 ? 柳诗所说 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 ,杨名维桢,字铁崖,浙江会稽人.元至正九年(1349)三月十六日,杨氏与陆宣等共七人一起泛舟分湖,作《游分湖记》,又撰《游分湖》诗.《游分湖记》有云: 解缆出汪港五里,所至分湖.湖东西袤八里,南北如之.湖分而半,一属嘉禾,一属姑苏,故名分湖云. (《分湖志》稿本 卷七 )可见杨维桢是写作 分湖 的,且说出了得名的缘由. 同样写作 分湖 的,还有明初陶振的《分湖赋》.该文有云: ……东览三泖,西瞻具区,然后知其为吴江之巨浸,名谓之分湖者欤!是时也,日落苍湾,烟淡平芜,恍东山之月出.遇邻舟之老渔,停桂棹而揖余,言曰:吾将告子以分湖之得名,衍子以分湖之大义,子亦乐而闻之乎?是湖也,两界中分,南北无亏.其南也,则千绠之无尽;
其北也,则百弓之有馀.故南其半为嘉禾之境,北其半为松陵之墟.湖之得名其以是欤.故老相传,信而不诬. (《分湖志》稿本 卷五 )这里借湖中 老渔 之口,说出 分湖 得名的缘由. 到了清代,写作 分湖 的乡土志,有乾隆时沈刚中撰《分湖志》、道光时柳树芳撰《分湖小识》,还有清末民初费善庆撰《垂虹识小录》等. 然而,明清两朝的吴江县志却有多种表述: 明弘治莫旦纂《吴江志》: 汾湖在二十九都芦墟村,上承嘉兴之水,北流入三白荡.旧名分湖,以其半属吴江半属嘉兴故也,后人加以水旁云. (该书 卷二・山川 ) 明嘉靖徐师曾、沈 等纂《吴江县志》: 汾湖去县治东南六十里(属二十八都,与嘉兴分属) .(该书 卷二・山水 ) 清康熙叶燮等纂《吴江县志》: 分湖在县东南境,湖两界中分,南属浙江之嘉善县,北属吴江,故名分湖. (该书 卷四・山川 ) 清乾隆倪师孟、沈彤纂《吴江县志》: 汾(旧作分)湖去县治东南六十里(属二十八都,与嘉兴分属.陶振云:湖两界中分,南属嘉禾,北属松陵.按今与嘉兴府嘉善县分属). (该书 卷二・山水 ) 清光绪熊其英、凌泗、凌淦、李龄寿纂《吴江县续志》亦作 汾 : 黎里里仁桥,嘉庆十五年汾湖巡检钟清源率里人重建. (该书 卷六・水利、修塘、桥梁 ) 综上所录,吴江县志有作 分 ,亦有作 汾 .对于作 汾 者,清嘉庆徐达源所纂《黎里志》明确提出异议.有云: 是湖两界中分,南北相等,南半为嘉善之境,北半为松陵之墟,故名,县志添水傍作汾字,误. (该书 卷二・山水 ) 更加令人诧异的是,明末叶绍袁《湖隐外史》写作 分湖 : 分湖在余家东南,柴门槛箔,波光晓夕相映.北属于吴,南属于越,中分为二,故名分湖. (该书国粹丛书本,第1页;
中华书局1998年版《午梦堂集》下册,第1034页)而其《甲行日注》却作 汾湖 : (三月)二十六日,癸酉.晴,是日汾湖之战,义师杀虏二千人. (该书岳簏书社1986年版,第40页;
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日记四种》,第3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