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紫甘兰 | 2016-01-09 |
一、 十一五 回顾 十一五 期间,南平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入实施 突出工业、突破工业 发展战略,以项目和品牌带动为抓手,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工业总量做大、质量提升.2007年,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工业跃升发展的目标任务,修订、完善了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导向上、扶持措施上更加务实、高效.各级财政对工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市本级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每年1500万元)和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基金(每年2000万元),多数县(市、区)设立了扶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2009年,梳理、整合全市工业产业发展重点,提出 5+3 产业发展模式,工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2010年,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关于加快南平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立足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提出工业跨越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十一五 是我市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提升最快的一个时期,主要成效体现在:
1、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比 十五 期间明显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截止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330家,比2005年增加 639家.预计2010年全社会工业产值835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4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6倍和2.54倍,年均递增20.5%和20.7%;
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6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04倍和2.83倍,年均递增22.5%和20.4%;
县域工业地位明显提升,2010年,10县(市、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9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77.8%,比2005年提高14.7个百分点,邵武市规模工业产值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
二产比重预计达42.7%,比2005年提高8.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2、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亿元,实现税收17.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6.73倍和1.82倍;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95%,比2005年提高69个百分点,南孚电池、太阳电缆、光泽圣农利润总额突破亿元;
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3、产业体系逐步形成.2010年,列入统计范畴的23个大类工业主要行业中,15个行业规模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7个行业超过30亿元.2005年市政府出台政策,重点培育扶持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线电缆、精细化工、汽车及配件、纸及纸制品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实行 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笔资金、一套政策 的机制,至2008年,提前完成2010年预定目标.2009年,根据国家、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方案),结合南平实际,市政府组织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进行梳理、整合,提出重点发展林产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生物六大工业产业,其中林产加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冶金建材4个产业产值超百亿元.县域特色产业有所发展,如光泽鸡业、延平兔业、建瓯笋竹业、武夷山茶旅业、政和茶业等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