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2017-10-09

2.3.5东侧、西侧、北侧地表下存在雨污水、热力、电缆等地下管线.

第三章 分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3.1降水方案设计 3.1.1设计原则 疏干上层滞水和层间潜水,利用水头差将潜水导入降水井外排. 3.1.2降水要求 基坑实际深度按照21m考虑. 槽底标高低于场区内两层地下水的水位标高,将水位降至槽底最深处0.5m以下,其中上层滞水和层间潜水需全部疏干,才能保证基坑的正常施工. 3.1.3降水方案的选择 (1)根据降水要求和地下水、地层分布及组成的特点,本工程采用管井井点围降法,用管井降水井的深度控制降水范围达到基坑降水目的,用管井降水井的密度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 (2)由于上层滞水及潜水需全部疏干,降水井在粘土、粉质粘土层不能形成降水漏斗,降水井间形成降水盲区,变层处将有部分残余水难以排净,因此降水井井距不得偏大(基坑外围降水井井距为9m),并配合坑壁插导水管和明沟或盲沟排水加以补充. (3)经过计算本工程地下水涌水量15003/d. 3.1.4管井降水设计方案 (1)管井降水井布置:布置在基坑四周,基坑支护结构净距1.0m,井点间距9.0m,井深28m,共计33口;

同时在南侧鼎好电子城连接段的基坑内布置8口降水井,此部分降水井结合地下水的抽排情况后期可转换为渗井,同时兼做地下水位观测井.详见附图 基坑降水、支护平面布置图 . (2)管井构造:井孔直径Ф600mm,井管为Ф300mm无砂混凝土滤管, 井管与井孔之间填粒径2-4mm碎石滤料. (3)降水井内安装扬程大于40m,出水量5-10m3/h潜水电泵,水泵用钢丝绳(上部3m采用绝缘塑料绳)吊在井内并用塑料管与地面排水管连接. (4)地面排系统结合水量采用架设1Ф150mm钢管或塑料管连续倒抽的方式,抽出的地下水经沉淀池排放到市政雨水井内. 3.1.5明沟排水 由于粉土与粘土层之间存在难以完全排净的残余水和部分上层滞水,应在坑底坡脚设排水盲沟,将残留渗水引至集水井,再用水泵排至坑外.其中盲沟上口宽300mm,下底宽200mm,高300mm.每隔40m 设Ф500mm深1.0m集水井,井内安装潜水电泵将水抽至地面排水管.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明排水沟将水截在坑外,做到坑内无水保持土建施工的干场作业.同时应定时清理排水沟污泥,保持畅通.在水量加大时,原有排水沟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加大排水沟尺寸至350*300*400mm,每个20~30m设置Ф500mm深1.0m集水井. 3.1.6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初步预测 第一层地下水为上层滞水;

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管道渗漏水,受补给源的季节性影响其水位、水量变化很大,由于埋深浅,并经年复一年的水位变化,周围土体已基本完成固结沉降,因此不会引起较大沉降.第二层地下水为层间潜水,渗透系数小或不透水的粘性土层将其分隔各自形成封闭状态. (2)防止因基坑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的措施 a、保证降水井井质量,井管接头要接牢,砾料符合设计要求,使管井抽水含砂量控制在1/100000. b、采用分期、分批降水,即边打井边洗井边抽水方法,以使水位缓缓平稳下降,因剧烈水位下降将拉动土颗粒增加沉降量. c、保持连续抽水,防止水位忽起忽落,因水位反复起落每次都会产生固结沉降,次数愈多,叠加沉降愈大. 3.2边坡支护方案设计 3.2.1边坡支护设计考虑因素 (1)场地周边情况;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