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 2018-11-22 |
安徽.铜陵 技术附件总页数:
8 (包括本页) 甲方:安徽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年月日乙方: 年月日目录
一、项目概要
3
二、项目名称、范围及内容
3
三、培训
4
四、设备交货期
4
五、供货清单
4
六、资料交付
5
七、技术服务
6
八、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6
一、项目概要 对甲方在用PLC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硬件进行升级更换、扩容并设置冗余功能,网络构架及软件组态进行优化,改造后的PLC系统在软硬件及控制等方面优于改造前的PLC.
二、项目名称、范围及内容 工程名称: 工作范围:自动控制系统造升级、改造的设备供货、系统集成、编程组态及调试等. 工程内容:工程设计、软件升级及改造、设备采购、非标设计、设备非标制造、分步式施工调试、指导安装以及其他技术服务等. 乙方负责完成本系统相关控制柜等设备成套制造工作,提供性能优良、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成套制造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具体工和内容包括: 新系统需保留原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运行功能和操作方式. 除新增的控制系统外,还需对在原生产线使用控制软件等进行部分进行升级改造;
升级使用的新系统必须在保证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安全的前提下,须选择市场标准的、最新的先进产品型号,以便维护、升级方案先进. 新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上位电脑可以通过以太网方式与现场PLC进行数据交换;
现场如需增加开关量或模拟量也可快速实现. 乙方对甲方PLC自动控制系统升级改造硬件配置及成套、技术设计方案、软件组态总负责,并应对该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升级、改造的完整性、可靠性、先进性全面负责,保证硬件配置、各系统之间通讯配置合理、准确无误,并且向甲方无偿提供调试期技术服务.乙方需对该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调试、培训等方面承担技术责任,系统升级后控制性能须不低于系统改造前. 可编程控制器(PLC)输入、输出点升级后至少保留10%的余量,以保证设备在调整和完善时有足够的输入、输出空余点.控制器AC 220V输入、输出点通过集成的中间继电器(接触器)带动负载.可编程控制器(PLC)选用罗克韦尔自动化Allen-Bradley品牌目前市场上最新原装产品.主要部件包括控制器,I/O卡件,通讯卡,IO机架等,均为有防腐涂层的控制产品,符合G3的防腐标准. 乙方对供货范围内设备的总体性能负有全责,在正常生产的操作条件下,设备应能全负荷、连续 、安全 、稳定地运行,平均无故障利用率≥99.99%,主体设备使用寿命最少为15年,易损件寿命至少达到5年. 设备设计遵循使用安全、维修安全、方便:相应位置张贴安全警示标志或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所有导线接线端必须套打印的号码管;
系统软、硬件设备满足控制要求,提供的软、硬件是原装正版;
供货时提供原产地证明,所有软件均带硬件或软件加密狗,不采用网络加密方式. 设备的接口乙方将与其它设备供货商进行协调,并负责产品的相关接口性能. 软件组态、调试:乙方工程师负责全部软件组态、调试工作,直至正常生产办理交接手续,甲方人员现场配合. 11)硬件要求 11.1.1 系统硬件应采用有现场实际的、可靠的和使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硬件. 11.1.2 系统内所有模件应是固态电路,标准化、模件化和插入式结构. 11.1.3 模件的插拔应有导轨和闭锁,以防止模件在插拔时故障或损坏.模件的地址应不受其在机柜内的插槽位置限制,在机柜内任何插槽位置上都能执行其功能. 11.1.4 机柜内的模件应能带电插拔,且不影响其它模件正常工作. 11.1.5 模件的种类和尺寸规格,应尽量少,以减少备件的范围和费用支出. 11.2 处理器模件 11.2.1处理器模件应各司其职(功能上应分离),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处理器模件应使用I/O处理系统采集的过程信息来完成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各控制站I/O卡件插槽要求预留10%的余量.当控制站和检测站满负荷时,系统的电源、软件、通讯负荷和其他各种负载应具有至少40%以上的工作裕量.控制站和检测站的负荷不应超过60%,投标技术文件中应有控制站和检测站的负荷计算. 11.2.2 处理器模件应清晰地标明各元器件,并带有LED自诊断显示. 11.2.3 处理器模件若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则应有电池作数据存储的后备电源,电池的更换不影响模件的工作. 11.2.4 某一个处理器模件故障,不应影响其它处理器模件的运行.此外,数据通讯高速公路故障时,处理器模件应能继续运行. 11.2.5 对某一个处理器模件的切除,修改或恢复投运,均不影响其它处理器模件运行. 11.2.6 所有用于控制及逻辑功能的处理器模件应按1:1冗余配置,一旦某个工作的处理器模件发生故障,系统应能自动地以无扰方式,快速切换至与其冗余的处理器模件,并在操作员站报警. 11.2.7 冗余配置的处理器模件与系统均应有并行接口,即均能接受对它们进行的组态和组态修改.处于后备状态的处理器模件,应能不断更新其自身获得的信息.系统应具有完备的冗余技术,包括设备冗余和工作性能冗余. 各级网络通讯设备和部件必须1:1冗余. 控制站和检测站的处理器等功能卡必须1:1冗余. 所有电源设备和部件必须1:1冗余. 对冗余的设备,要求能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自动切换及维修提示. 11.2.8冗余处理器模件的切换时间为毫秒级,数据更新周期为一个处理器执行周期,并保证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功能不会因冗余切换而丢失或延迟. 11.2.9电源故障应属系统的可恢复性故障,一旦重新受电,处理器模件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而无需运行人员的任何干预. 11.2.10 处理器模件的电源故障不应造成已累积的脉冲输入读数丢失. 11.2.11 控制站设计计算负荷率小于40%. 11.2.12处理单元DPU配置1对1756-L63控制器. 为提高处理单元的可靠性, DPU应是冗余配置,冗余度为1 :1,当工作的DPU故障时,系统应能以无扰方式快速切换至与其冗余的DPU,并在操作员站报警. 11.3 过程输入/输出(I/O) 11.3.1 I/O处理系统应智能化,以减轻控制系统的处理负荷.I/O处理系统应完成扫描、数字滤波、数据整定、数字化输入和输出、线性化、热电偶冷端补偿、过程点质量判断、工程单位换算等功能. 11.3.2 所有的I/O模件都应有表明I/O状态的指示、模件电源指示和其它诊断信息显示等. 3.3.3 所有控制用的模拟量输入信号每秒至少扫描和更新4 次,所有的数字量输入信号每秒至少扫描和更新10次.为满足某些需要快速处理的控制回路要求,其模拟量输入信号应达到每秒扫描8次,数字量输入的信号应达到每秒扫描20次(特殊要求除外). 11.3.4 应提供热电偶、热电阻、4~20mA信号的开路、短路、输入信号超出工艺可能范围检查功能及坏点检查功能,这一功能应在每次扫描过程中完成. 11.3.5 所有接点输入模件都应有防抖动滤波处理.如果输入接点信号在4 毫秒之后仍抖动,模件不应接受该点信号. 11.3.6 应采用相应的手段,自动地和周期性地进行零漂和增益的校正. 11.3.7 重要的I/O信号通道应冗余设置,冗余输入信号的处理,应由不同的模件来完成.单个I/O模件的故障,不能引起任何设备的故障或跳闸. 11.3.8 所有输入/输出模件,应能满足ANSI/IEEE472 冲击电压承受能力试验导则(SWC) 的规定,在误加250V直流电压或交流峰―峰电压时,应不损坏模件及系统. 11.3.9 每4个模拟量输入至少有一个独立的固态A/D转换器,每一个模拟量输出点应有一个单独的D/A 转换器.所有的输入通道、输出通道及其工作电源,均应相互隔离.A/D和D/A的转换精度应不小于12位. 11.3.10 在运行环境温度范围内,系统的模拟量输入精度为满刻度范围的±0.1%(高电平),±0.2%(低电平),控制系统的模拟量输出精度为满刻度范围的± 0.25%.系统设计应满足在六个月内不需手动校正而保证这三个精度的要求. 11.3.11 在系统DPU电源丧失或失灵时,I/O卡件应能使执行机构保持在预先规定的位置. 11.3.12 I/O类型(特殊要求除外) a. 模拟量输入: 4~20mA信号(接地或不接地),最大输入阻抗为250Ω,系统应能提供4~20mA 二进制变送器的直流24V电源.对1~5VDC输入,输入阻抗大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