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2019-03-04

3、学科困难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学科尖子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学科困难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学科尖子生的差距主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不稳定,不清晰.有些学生错误的认为学习理科就是靠脑瓜会思考,死记硬背是笨的表现.有时,老师也会给学生这样的误导.结果,常常 马后炮 ,当受老师点拨或受别人提示、暗示时才恍然大悟. 第二,对学科基础知识表征得不够正确、准确.特别是对同一类公式定理等,缺乏必要的比较,对彼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不是很清楚.当面临一道题目时,似乎哪个基础知识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在解题过程中,就凭运气碰,有时碰对了,分数就上来一点;

有时没碰对,成绩又下去了. 第三,在解题练习过程中,不注意学科上位化基础知识与下位化的问题情境类型建立条件化联系.学生学科解题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科上位化知识与各种问题情境在大脑中建立条件化反应联系的过程.这种条件化联系应该是这样的,当学生一接触到试题、习题的时候,大脑就立刻自动地识别出其属于哪一类问题情境,然后根据这一问题情境立刻想到相应的公式、公理、概念等,这些知识涌进脑海,参加信息加工的思维过程. 事实上,许多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很难自觉地做到这一点.有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解题练习,到后来,竟连解当前习题所用的公理和公式知识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这也是一部分学生练习题一道没少做,成绩却上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位化知识与下位化知识条件化联系的建立,是学生学科能力形成的基本心理机制之一.公式与习题之间的联系是如此,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也是如此.在中学里常有所谓平面几何难,物理起步难等现象,在详细追踪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其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现在上位知识与下位知识之间的条件化联系尚未很好的形成.当一名老师用学科术语或学科的课堂语言陈述物理和几何事实、现象或问题情境时,这些上位的符号没有立即引起下位的相应事实表象内容的激活,即他们表征不出这些语言的意义来. 知识类型及题型中心图式

1、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指人们能有意识的回忆和陈述的知识,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命题知识,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事物 是什么 怎么样 的事实知识.如历史、自然、语言、道德、礼貌等知识.再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陈述了一个事实;

定义陈述了某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公式陈述了某些变量之间的互变关系等等.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回答 怎么办 问题的操作程序知识.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分类智育原理的关键点,同时又是难点.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形式在人脑中表征的;

而程序性知识是以 如果/那么 形式的规则表征的. 策略性知识:又叫做 元认知策略 ,是专门用来调控、指导、解决个体大脑内部的记忆、思维等学习活动怎么办的知识.即对解决问题的运行过程进行觉察、提醒、指导、监控的程序性知识,就是策略性知识.

2、请阐述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与解题思维的关系 答:解决问题所必须的陈述性知识: (1)适当的语言及其相应表达的生活内容知识.(打折、利息、本金等) (2)问题内容类型图式知识(类型问题背景知识). (3)问题情境结构类型知识.即解题时形成的对各种问题情境概括归类形成的模式化的 经验图式,用于识别题型. (4)教材或教学中获得的学科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或从教材里获得的定理、定义、公式、公理、性质等知识. (5)陈述性知识要牢固和表征清晰,否则会导致其在思维方面的低能现象. 程序性知识缺陷与解题思维障碍: (1)程序性知识缺乏,对问题情境理解后还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以往的解题练习中并不曾形成或已经忘记有关程序性知识,检索成功效率低. (2)程序性知识在大脑中表征不熟练、不优势,在解决该问题时不能及时检索到该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延迟提取和使用,都说明程序性知识尚未通过练习转化成为智慧技能,因而导致解题时间过长或在考试时间内无法自动化应用而增加错误或不能按时完成. 策略性知识与解题思维: 形成的错误的元认知策略或错误的解题策略性知识,导致学习或应试解题思维失误. 错误的策略性知识性格化/例如总是乐观地把难题当成简单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