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2019-07-05
【如正式引用,须自行核实】 王建华教授的口述校史 学生记者 叶治江 曾遥李学谦 采访时间与地点 1.

2009年10月10日于三元里校区王建华教授办公室 2.2009年10月18日于三元里校区王建华教授家

二、王建华教授简历 王建华,男,江苏泰兴县人,1927年11月出生,1945年7月毕业于华德中学,考入德国医学院,195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同年进入协和医学院药理高级师资班继续为期一年半的学习,结业后分入江苏医学院(后改为南京医学院).1959年12月调入徐州医学院,1961年至1962年加入 西中班 学习中医药理论,1974年调入我校工作至今.现任我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名誉主编,《生理科学进展》编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会长.历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兼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我校脾胃研究所所长.曾任广东省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和广东省新药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专家库评审专家,《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主编,《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广州中医医大学学报》副主编等职务.王 建华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教学和研究工作50多年.早期从事中药麻醉研究,是我国中药麻醉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脾虚证辨证论治规律和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主持的 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 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成果 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基础研究 获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 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和分析系统 获1986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 脾胃学说研究 获广东省科学大会奖,及厅局级成果奖多项.先后发表论文165篇.出版专著14部.1978年起任硕士生导师,198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研究生48名,其中硕士生27名,博士生21名.,1991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广东省 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特等奖)称号,1998年获教育部颁发的 全国优秀教师 称号.

三、王建华教授访谈 王:给你们两份材料. 记:关于什么的呢? 王:当然是专业方面的,生理科学进展,一是关于我的科研的一些成功的经历.这个就是从我开始进入这个专业一直到现在主要的一些成果.这是2004年发表的.另外呢我还有一份材料.这就是我到了中医学院以后,脾胃研究的一些论文集.这个长一 点,那个短一点,这个论文呢,基本都是到了这里来以后研究的一些东西,专业的东西你们看这里就不会错了. 记:就是我们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您的生平简历,知道您是江苏的.正好呢,我这七天也是去了江苏,到江苏玩还给您带回些特产.这是上海的牛皮糖,南京夫子庙的茴香豆. 王:我老家是江苏的,噢,夫子庙,南京的,谢谢你.我从小就在上海.小学、中学、大学,都在上海念,大学毕业后我就到北京协和医学院高师班进修药理.我们国家解放以后需要发展医学教育,我们做学生时,医学院都是外国人办的.如在上海,同济大学是德国人办的,圣约翰医学院是美国人办的,复旦大学是法国人办的.所以那个时候,就是解放前,中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医学院.不同派系的医学院校的教学内容相差不是太大,主要是教学用的语言不同,圣约翰全用英文,同济全用德文,复旦用法文. 记:那时候进校的时候是不是要学德文? 王:那当然啦. 记:当时您在哪? 王:我一直在上海,因为我没到内地去.我就在上海念中学,我是一直想念医,念医就是德国最好.因为当时我那个思想啊,所以就进入德国人办的中学念书. 记:中学就念德文. 王:高中,就是华德中学,那个时候,它就是德国人办的. 记:什么中学? 王:华,中华的华,德国的德,德国人在中国办的中学.德国人办的中学,就那么一所中学,我就考到了那个中学念高中,我是1942年入学,念高一,1945年毕业.因为过去的同济大学就是两个系而已,一个是工学院,什么土木啊,建筑啊,桥梁啊;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