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ksr | 2019-07-07 |
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1.A( 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在文中没有依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孔子强调 礼 的作用,正是要通过 风俗 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2.B( 所有人 错,文本中说的是 大部分人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生存. 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3.D(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来源:学*科*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间有光 他生于常州,长于苏州,学于上海,游历日美,最终落叶归根;
他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他历经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而被戏称为 四朝元老 .他就是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的周有光先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举家移居到苏州,这一搬家可以说改变了周有光的命运.当时的常州人会说,读完中学就行了;
苏州人则说,一定要上大学;
与苏州近在咫尺的上海,则盛行 一定要留学 的观念. 17岁时,勤奋好学的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当时的人说,考上这所大学,比以前中状元还难.自嘲是 土包子 的周有光,上了大学,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学会了英文,阅读英文报刊,了解世界发生的新鲜事儿.将近100年后的今天,他依旧保持着阅读外文报纸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学到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为他找到谋生之道. 当时在上海,念完大学的,只要有条件,大多都会选择去外国留学.刚毕业的周有光没钱,只能留校教书,顺便在银行做事.这段时间,他结了婚生了子.不过随后,抗战开始了.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百废待兴.上海银行业为了尽快恢复元气,就派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去美国学习.周有光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国,他工资高、福利好、生活也幸福.但是经历过抗战的周有光,还是决定选择回国.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我们当时的感觉……我们都认为中国有希望.解放之后,中国最缺乏的也是经济建设,所以我就立志回国搞经济.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