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 2019-07-17 |
电话:13806742755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2015年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时,就明确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方法有多种,但及其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
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老这里提及的 略读 ,即课外阅读,而现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平,层次不齐.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小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根据年级、年龄、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新时代的要求,把控阅读之全局,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完整本书,并深入学生阅读实际,剖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学生敢于进行课外阅读整本书,充分激发阅读兴趣,拓展生活阅历,并乐在其中,从而促进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和拓展性,助力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核心素养 提升 对策 2015年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其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如果光是单纯地依靠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对小学生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需要.在阅读目标、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等的指导下,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合理选择课外读物,有效地补充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缺漏和不足,对培养其阅读能力,能起到较大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现阶段,儿童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学好祖国语言、培养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引导孩子扩大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成为了关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 但是,身处信息爆炸时代,课外阅读作为个性化选择,已经融入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当中,这不光光只是简单的字面形式上的飞跃,还要逐步在从认知思维到实践方法上的彻底转型.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常受自身的心理特征、个人思维水平、对事物的已有认知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开展课外阅读的困难.本文列举了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并提出了一系列对应的方法与对策,望与各位同行商榷、学习. 追本溯源―― 拔剑四顾心茫然 2015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 ;
而针对5-6年级学生则具体提出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但在学习实践过程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的书包里、课桌中,充斥着大量低级庸俗、粗制滥造的课外读物,这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图一): 1.学生年龄偏小,阅历尚浅,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带有强烈的随意性和一定的盲目性.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质量就有可能得不到提升,反而有可能下降. 2.在考试这根大棒的指挥下,学生们认为只要学好课内文章,应付考试,考取好成绩是关键.这就慢慢演变成学生对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寡淡,课外阅读无用论又有所抬头. 3.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不够明确.在某些学生眼里,阅读课外读物就如做游戏一般,只追求简单、精彩、刺激,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学生只凭自己一时喜好,阅读没有持久性.长此以往,课外读物只能成为一种书架上的摆设. 4. 学生受自身思维水平、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的影响,造成自身课外阅读能力的欠缺. 5. 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父母亲从不读书的家庭或者很少读书的家庭,孩子很难知道阅读为何物,更无法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因此,也就无从提及 爱上可爱阅读 . 6.部分家长带领孩子去购买课外读物,只是抱着一种任务的观点和心态.只要孩子喜欢,任何课外读物都可以捧回家.家长们主观上认为只要买了书,就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帮助. 7. 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不力,这影响了学生正确、理性地选择对自身有益的课外读物.部分学生只关注书籍的外包装,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读物本身的内涵,所以,大量华而不实、意义性不足的课外读物,充斥着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 图一 运筹帷幄―― 长风破浪会有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无疑为针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全局把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教师应该在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之前,指导学生们在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中,明辨高低优劣,进行有选择地阅读,帮助学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丰富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提升审美情趣,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指导措施.它一般发生在教学课堂上、题目讲解中、班级活动里、个别交流时……这可以有效避免选择低俗类课外读物的发生,这是教师和学生目前既重要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在阅读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剖析、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大量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中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且有益身心健康的种类,从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增加学生自身素养的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读物选择标准――课外阅读之钥 1.从课外读物自身属性出发:良好的课外读物是真实客观的,拥有内在的价值,内容具有合理性.它反映的是客观事实,揭示的是客观规律,经得起思维逻辑的检验,经得起历史与大众的推敲,或培养人的精神趣味,拓展人的精神空间,给读者带来思想的火花、情智的快乐、思维的愉悦、精神的乐趣和审美的高级享受等. 2. 从阅读主题本身特点出发:优秀的课外读物必须适应阅读主体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和现有的能力及认知发展水平,能切合阅读主题独特的兴趣、爱好与需要,从大群体方面看,读物必须符合特定年龄阶段绝大多数个体的学习心理特点. 尤其需要明确指出,这里的适应阅读主题的特点,并不只是强调读物要让学生 读得懂 ,不能超出学生现有阅读接受能力所允许的范围这种 被动挨打 的消极含义,而且还包含着要让课外阅读读物,始终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去提升学生现有的阅读理解水平这种积极主动的意思. 二.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之本 小学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识字、阅读、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推荐适合的读物.学生可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推荐《下雪的声音》、《树上的鞋》、《颤抖的羽毛》、《海底两万里》、《上下五千年》、《昆虫记》等. 相对于高年级学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