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2-12-15
目录第一卷……………………1 第二卷……………………91 第三卷……………………132 第四卷……………………229 第五卷……………………250 第六卷……………………308 集量论略解 於今述解集量论 慈氏菩萨多加被 域龙陈那大论师 祈为善说合圣意 题前引言 关于因明的典籍,现在读的人不是很多,而且在这不多的人中间还大都是教外的人,咱教内人士对因明一般都不感兴趣.

《因明入正理论》和《正理门论》我放在网上后,点击率确实来说不能算低,但印成书出版之后,据出版社反馈给我的信息说,市场反应是比较冷清的.也就是说,人们对因明实际上还是很冷淡的. 《因明入正理论》和《正理门论》这样,《集量论》就更惨了,读它的人更是寥寥.法尊法师翻译出来后可以说是被置于纸堆中了而已.我现在来带大家给消消文,不作怎么样的发挥,因为陈那论师的著作本来就很难懂,从梵文转成藏文,再转成汉文,不可避免的就要失一部分原义,你想准确也不能十分准确,我要是再发挥的话,更恐逆臆失真,所以只能循文绎意.当然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没有能力给作太多的发挥,参考资料也确实是少得可怜,我自己完全是凭自己蒙着头子在瞎琢磨、在啃,那么,我的理解对不对呢?这个先不管!反正是我自己的理解,我就把我自己的理解说出来,给大家提供一个批判的靶子.当然了,用一个较文雅的词就叫它作抛砖引玉. 这个《集量论》,要说起来的话,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也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咱们都说唯识宗所依的经典有六经十一论,实际上是窥基法师在作《成唯识论述记》时所引用的经典是六经十一论.在这六经十一论中,就有《集量论》,就是说,这个《集量论》是唯识的所依经典之一.在西藏它甚至被称之为《量经》.咱们知道,按咱们佛教的习惯,一般来说是只有佛陀说的或者是由弟子说但经佛陀认可的才能称之为经.当然了,其中也不能说没有例外,比如咱们汉地的《六祖坛经》就是一个例外.一称为 经 ,则就是表明了它的权威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了.注意一点儿,我说的是其地位不可动摇而不是说它的义理不可商榷,比如说我们的般若论坛的前斑竹和尚坡主就要在《六祖坛经》中挑香蕉皮,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开题 先看题目DD《集量论颂》. 这个题目, 集 就是集中、整理,咱们知道,因明起源于正理,按窥基法师的说法,说 因明论者,源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 ,这只是佛教的说法而已,实际上来说,只是 因明 这个名称是佛教给起的罢了.象《义范》中说的, 如涅经破十外道,具宗、因、喻,正明立破 等,有点牵强附会.我们现在是把 因明论者,源唯佛说 理解为 因明出现于佛陀时代 . 佛经中有因明的内容,不过很散,后来因明发达了,因明理论也是五光十色的,这是陈那论师以前,到了陈那论师这儿,因为此时因明理论已经很多了,我们知道,如果东西多了的话,我们能挑花眼,当然太少了没有可挑选的余地也不好,在陈那论师的时候,就是太多了,人们挑花眼,没法使用了,面对这么一个局面,就需要有人来给因明理论作个整理,陈那论师当仁不让,挑起了这个重担,来给当时的因明理论集中起来作了个大整理.这个就是《集量论颂》的 集 . 所谓 量 ,就是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方法等,反正是只要与知识有关的东西,都算是 量 的势力范围. 论 就是议论,指的是能拿得出手的议论.有人说是圣贤的议论.在佛教中是三藏之一.按一般的情况, 经 是佛亲说或由弟子说但得到了佛陀的认可, 论 是解释 经 的,还有 疏 , 疏 是解释 论 的.这是一般情况,有时候也有特殊的,比如说有一个《金刚经论》,那是佛说的,不过有人说这个《金刚经论》是伪,现在不说这个. 颂 是一种文体,就象中国的 赋 词 之类的,都是文体.佛教典籍中有两种体裁,一个是偈颂,一个是长行,长行就是散体表述,偈颂容易记,都说古印度人特别善于记忆,总说有人一记就是上万行(颂),就是偈颂适合于记忆.在当时,古印度人写文章有个习惯,就是先写出偈颂,这偈颂就是文章的纲,写好偈颂之后再作长行解释.这个《集量论颂》就是《集量论》的纲,陈那论师在写好这个偈颂之后又写了长行,就是《集量论释》. 作者 再说作者.作者是陈那论师.在吕壬摹都柯凼吐猿分,是写做 轨师域龙造 . 轨师 就是亲教师、和尚,或者阿^梨,意思就是可教弟子法式,可以矫正弟子的行为,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 域龙 我们一般是称 大域龙 ,就是陈那论师.在以前的著作中有人给搞错了,比如明代的法师们,都把大域龙当成龙树了.这位陈那论师是世亲门下四大弟子之一(世亲门下四大弟子是指继承世亲大乘思想的四位论师,陈那主要继承世亲的因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