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3-02-25 |
一、《左传》中引征型的推类论证方法 推类 是先秦时期中国逻辑中的一个重要的论证方法,它将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同异作为为论证依据. 推类 中的 类 即依据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同属性归结在一起,就是类.《周易》中的阳爻与阴爻是我国最早的以推类为特征的符号系统.由爻形成的八卦则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每个卦都代表相应的具有每种属性的一类事物.在后来的发展中, 推类 不再局限于《周易》中的卦爻辞,而是延伸到 义理 的层面.在《左传》中则表现为引经据典的 引征型 ,直接将具有相同意义的史料或者故事推类自己所要论证的观点.《诗经》、《周易》是《左传》中引征的主要文献,典故、寓言、谚语等都也出现多次.在这种引征型的推类论证方法下,旧事与旧言在作者的创作下,体现出 以述代作 的巧妙.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体现为 曲说 与 广应 的论证类型.从 引文 的理由组合来讨论《左传》将拓展中国逻辑史学科的史料内容.其中表达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情感态度,增加了论证的可接受度.
(一)引征古代经典文献的推类论证 1.引征《诗经》的推类论证. 《诗经》最能体现周朝礼文化,因此《左传》对其引征的频次最多.《左传》对其引征达二百七十七多条,其中赋诗六十八条,引诗一百八十一条.这些引征或作为论证的依据,或以传递信息的方法,通过赋诗歌唱或是舞蹈的手段表达了作者的论证意图.如隐公元年: 君子曰: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意谓,庄公曾说过与母亲不到黄泉不相见,后来又后悔,颖考叔用修地道的方式使得庄公母子相见.在这里,颍考叔不仅自己孝敬父母,还将孝道惠及庄公,即 黄泉相见 , 君子 引用《诗经》大雅篇,说明孝子有孝道,孝道没有穷尽,来评价颍考叔为人守孝道.在春秋时期,孝文化,是周礼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诗经》则是周礼文化的代表,用《诗经》进行评述颍考叔,更有论证的说服力.故而此处由《诗经》中的 孝 推类至类事理相同的颖考叔之孝,颍考叔用自己之孝推类庄公之孝,这种论证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 孝 的推崇,也达到了作者的论证意图. 又如闵公元年: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 齐人救邢. 狄人攻打邢国,管仲引征《诗经》劝说齐侯出兵救援邢国.管仲的理由是,戎人如同豺狼,永远得不到满足,中原各国相互亲近,不可以相互舍弃,安逸如同毒药而不能沉湎,同恶相恤就是《诗经》中所说的竹简中的军令,以军令推类至类事理相同的救援邢国.诗经句中的敌人在此时就推类为戎人,诗句中所说的朋友则推类为如今的中原各国.即以协力对抗敌人推类协同中原各国对抗戎人.当时人始终坚持边境地区的戎人为不开化的区域,中原诸国文化政治程度在其之上,地位也更高.这个思想,《左传》中其他地方也有所体现,比如在对吴国、楚国这种远离中原,或者并非与王室同姓国家,《左传》中关于这些国家的国君昏聩、暴行,记录的相对就更多一些.由《诗经》中联合朋友对抗敌人推类齐国应当救援邢国对抗戎人.管仲作为臣子劝谏君王,因此在语言技巧上用词更加委婉,而面临国家大事,则是从政治角度论证国家政策. 鲁襄公十四年,卫臣孙林父和宁惠子将卫献公驱逐出国,襄公二十六年,宁惠子之子宁悼子助献公回国,孙林父请求晋国处理此事,献公如晋,被扣押.齐郑二公赴晋为献公求情. 秋七月,齐侯、郑伯为卫侯故,如晋,晋侯兼享之.晋侯赋《嘉乐》.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子展相郑伯,赋《缁衣》.叔向命晋侯拜二君曰: 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郑君之不贰也. 国子使晏平仲私于叔向,曰: 晋君宣其明德于诸侯,恤其患而补其阙,正其违而治其烦,所以为盟主也.今为臣执君,若之何? 叔向告赵文子,文子以告晋侯.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