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3-06-07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之感悟 古田县第二中学 林雯 在毕业参加工作后,第一年的见习期分配在乡镇中学,指导老师教授给我的方法就是照本宣科,经过后期的学习与实践及各类的培训,大多数侧重于教学的方法与技术,很少强调教学设计,看了张迎春老师的《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我从来都没有认真的去分析过我们使用过得教材,也没有真正认真的去编写过教学设计,只知道按教参中的信息去编写简案(在乡镇中学,可在任教两年后只要编写简案即简单的教学流程).

而且同时发现我从来没有认真的编写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参考教参过程中,有看到过一些实例,但总觉得这样写没有必要,亦或者若上级需要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东拼西凑.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教学设计的意义―他是作为一种知识实体,其目的是要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那么要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材研究就很重要,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环境、不同教师,会体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一次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国现行教育为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教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比过去更注重学生的"学",也更符合认知的规律,更多的联系实际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认真挖掘,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教学资源. 教师应透彻理解教材,尤其是生物课程标准. ⑴在理解教材的过程中,首要做的是要了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与评价依据,因此教师教学过程就应当把课程标准作为备课、教学的必备文件,要读懂与理解.通过学习张老师的这本书,让我真正了解了生物课程标准的作用: ①生物课程标准规定了生物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本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尤其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现在高中生物课程教材的编写亦是探究式的一个模式,穿插较多的探究实践的内容,教学过程中也常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生物课程标准明确了具体的教学目标 我国生物课程标准将知识要求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要求列入了内容标准,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统一.课程标准以"学科体系,学生需要,社会发展"为结合点选择课程内容.普通高中生物是从生物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模块学习来呈现课程的内容. ③提出了教学建议 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些对教师的教学给予了很好的指向性. ⑵掌握分析生物教材的方法 ①宏观分析 教材宏观分析是从整体出发,把握各个知识模块之间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弄清楚各个模块之间、知识点之间的组织方式,分析教材的内容的选取、程度要求、内容分布等.宏观分析可以结合教材的目录及教参当中知识之间的关系图,非常的直接明了. ②微观分析 教材的微观分析是针对教材中具体的某一章节的内容成分及各个内容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我们教师首先要分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种群的特征"中五种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文字和箭头体现他们的关系.其次通过分析来挖掘知识中潜在的教育内容.例如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教师可以适当的拓展一些,包括其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试验中为什么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等等.第三,应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一般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为核心.还有一类能力为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表达交往合作能力等.能力因素隐含于教材中,因此我们分析教材中的能力因素,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学生学习的方法、探究的方法等.最后,分析教材的过程中也应当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情感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担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还有一些审美的情感等.就拿孟德尔来讲,他的成功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总结再试验再失败再总结,最后才取得成功,这一教材的内容即培养学生的态度―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科学的思维习惯等. 3.理解初中与高中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中学阶段在知识方面,偏向于宏观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达到能够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 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而高中阶段在知识方面有两条线宏观与微观,微观方面偏重.在能力方面则侧重于要求学生具有采集与处理实验材料的能力,高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的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设计可行方案,处理数据,总结结果等. 总之,我们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要整体把握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