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 2014-10-13 |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有益的朋友首先为人要正直、要坦荡;
其次要宽容;
第三是要学识广博.这样的朋友可以映校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
可以在你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给你安慰;
可以在你裹足不前时给提供建议.有损的三种人千万不能结交为友:性情暴躁的人、优柔寡断的人、心怀鬼胎的人.当然,交友要牢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在与人相处的分寸把握上应 君子之交淡如水 .即彼此相信又不至于过分粘乎. 于丹在 论语 心得中说交友的标准是 友直、友谅、友多闻 .是说要和一个正直、诚实、关心自己的人交朋友.应证了那句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朋友在我们的身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和对自己有好的影响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寸.正如书中提到的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于丹教授在交友之道中对 益者三友 及 损者三友 进行了深刻的详细的解释,其内涵令人思考!人生难得一知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地位等是一些人衡量交友的标准,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自己有良好的修养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的打开了一个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理想之道.人应该有理想,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怕的.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生是最后的总结,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我想,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和别人攀比,比到最后常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这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人要学会知足常乐. 于丹在《论语》心得, 理想之道 中说了这样一句很美的话 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这可能就是我们追逐自己的理想的一个出发点吧.在我们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时候要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 .所以在我们工作中不需要一个多么华美的开始,但是需要一个严谨的过程.无论是自己在教学中,还是在教育学生时都要强调这一点. 每个人都有理想,有了理想才有动力,理想是心中有了一种明确的目标,就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个人的理想,决定了一个的发展和方向. 学而不思则阙,思而不学则怠.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动力.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实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人生之道.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他的这种人生轨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有许多启迪意义,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吸取这种智慧,来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效率和价值. 在人生之道中,于丹教授说: 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短暂的一生活得有价值,那就是要多学习,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其实就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孔子所言的从十五到七十的人生历程,每个阶段都是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压力的增大,怎么样才能有一颗从容淡定的心,那需要的是一种修炼,需要的是学会舍弃,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读完这本《论语》心得后,我觉得贯穿全书的思想就是注重心灵.为什么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生活得不够欢欣,不够幸福?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看物质太多,看心灵太少.这大概是这本书最触动我的一部分.我开始试着抛开与物质的纠缠,听一听心的声音,按照最真实的想法去行事,让心灵体验真正的快乐.那句话已深深烙在我心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同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本文获历下区教育局 感悟美文 读书征文一等奖 2010年6月) 装满保温杯的爱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 王玉河 上一个星期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