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 2015-06-13 |
一、调节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利益相关主体,建立新型的政、校、社关系.该制度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对职校的管理升级为专注于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等的宏观调控,把教育决策权还给职校,提升决策效能的同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落实学校的自主办学权,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效能.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学校成为开放的社会组织,社会为职校提供就业领域、服务范围和生存空间,同时职校也在社会中发展.企业、行业参与职教的程度越深,其技术和资金支持就越大,学校也将朝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现代职校制度可以调整政、校、社之间的关系,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实现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监督.这种扩大社会参与度,吸引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现代职校制度,能调动社会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承担起办学责任,在人才质量和办学特色上大胆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利益相关主体发挥作用,为现代职校形成有序合作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这种新型的政、校、社之间的贯通和支持使得社会教育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优化和利用.
二、促进多元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融合.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势必将自己的制度带入职校,而这些制度作用的发挥依托的是文化.现代职校制度依托于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管理学、现代心理学建立而发展,这些领域的文化也会渗透到该制度的建设中,在相互的交流中融合发展,为现代职校的建设提供文化支持.职教可以更多地借助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增强其开放性和社会性与企业、行业文化相融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形成管理中心下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给予专业系部更多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权,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提升学校文化,使企业、行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更好的融入到职校文化内涵.
三、建立适应不同群体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现代职校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和技术优势,将市场信息通过 双师型 教师转化为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实现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推进职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也促使教师一边学理论,一边去实践,使职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落在实处并有实效.现代职校制度必然要求课程体系的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现代职校课程应以社会需求――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教学实践的开发模式为主,以社会、企业需求为目标,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任务驱动为过程,重在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四、推进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创新.职校内部管理机制包含保障机制和提升机制,两者互为影响.分层分类决策机制就是保障机制通过将权力分散至各专业系部,以便于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使管理渠道上下畅通、令行禁止.该制度促使管理层面对新的职教情况,及时调整、创新管理体制,同时还要注重提升机制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中的作用,以学生为本,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身心现状、情感需要、价值取向等方面.这种关注多元利益主体的管理体制促使学校走进产业、行业、企业,建立起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管理体制的创新促进了校本培训机制、课堂教学规范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学生活动管理机制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创造性,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理念,并将这种理念带入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校管理】 职校公共关系的管理策略 职校公共关系是职校为促进公众对学校角色及目标的全面深入理解,支持和帮助学校实现奋斗目标和取得更大成果而策划和开展的与其内部和外部公众之间有目的、有计划的双向沟通过程.适宜的公共关系策略是学校管理者的思考内容和工作需求.职校公共关系的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