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5-07-22 |
一、现代文阅读(1-9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 人 、 我 之别:孔、孟认为得 人 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
而庄、列则认为得 我 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
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借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 孔颜之乐 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 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 疏食饮水 ,乐在其中;
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 疏食饮水 为乐,而是孔子将 不义而富贵 ,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 仁者不忧 之说.所谓 不忧 ,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 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 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 养民 爱民 ,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 养德 转变为 养态 ,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
二是从 策名委质 转变为 营营于富贵身家 ,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
三是 功名 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转而变为追求衣锦还乡、富贵宏达.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有所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周游列国,谋政于诸侯,重要的原因是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而孔孟又怀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 B.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士人出仕是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书中记载的隐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说曾希望通过做官来实践这一公共理想. C.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所以做官由为了 养民 爱民 ,异化为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D.士人的 功名 观念转变,是指士人从做官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转而变为追求衣锦还乡、富贵宏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段从文化源头说起,指出 仕 与 隐 分歧的根本是 人 我 之别,引出文章讨论重点 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 . B.第三四段从原始儒家的观点分析 士人必须出仕做官 的原因,并强调士人阶级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都进行了深刻探寻. D.第五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官员为官意识与习气的转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原始儒家的看法中,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想,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B.中国封建时代的士人,必定是怀抱 孔颜之乐 的理想情操和达到 仁者不忧 的精神境界的人. C.作为宋明理学核心理念的 孔颜之乐 ,其本义是说孔子和其弟子回以 疏食饮水 箪食瓢饮 为乐,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 D.只要转变了官员为官的意识、习气,就能从根本上纠正寄生官僚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月舟图 李永生 自涞阳县城西行三十余里,有一釜山.山上一寺,名唤灵泉寺.清乾隆年间,丹青高手念慈大师在此住持,念慈自幼聪慧,对绘画无师自通,全凭个人刻苦磨练成为大器.山水花草、人虫鸟兽,无所不精.一次,他应邀为新落成的 天墨池 书院画影壁,但见他执笔在手,略一思索,便笔走龙蛇,一气呵成《锦鸡图》.正巧,一擎鹰之人路过,也停下来看热闹,鹰见壁上锦鸡,几次作欲扑状,众人连呼精妙.念慈之画被不少人索要收藏.京城 内联升 鞋店曾挂有一幅他的《赤脚天仙》.这 内联升 鞋店做的鞋为皇家御用之物.一皇帝近侍去该店见到这幅画,便重金买下.乾隆帝无意之中看到此画,竟足足欣赏了半个时辰. 念慈与人为善,但遇求画之人,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心诚向善,都尽量满足.但也有特别之处,凡官场之人求画,必答应他两个条件,一是求画人为其研墨,二是只以半幅《月舟图》相送.曾有好几位达官贵人因不愿接受这两个条件而空手离去. 乾隆十一年,涞阳新上任一位名叫安子玉的县令,也是书画琴棋无所不通的雅士.慕名来灵泉寺拜见念慈,向其求画.主客见面后,知县道明来意,念慈说出了他的两个条件.安知县未加思索便说: 为大师研墨理所应当.大师所画不论半幅整幅,都是墨宝. 念慈遂铺开宣纸.安知县在旁侍立研墨.念慈凝神握笔,先是画出一叶小舟,可奇怪的是此舟竟然倒扣.安子玉正自惊奇,念慈就又勾画几缕清波,将小舟淹没.大师放下笔,双手合十. 知县仔细审视此画,心中揣摩:河中扣舟即为覆舟,我刚上任,便咒我翻船? 念慈见其迟疑,便说: 施主如觉此画对您不敬,老衲便将其焚烧…… 念慈刚一伸手,安子玉赶忙止住: 大师墨宝,学生岂敢唐突,但不知大师另半幅画何时才能画? 念慈说: 能否画上,要看施主为政为人如何! 安知县捧画下山,到家后将画悬于书房正中. 安子玉明察冤狱,惩治恶匪,率民垦荒,兴办教育,当真竭诚为民.上任半年,涞阳大旱,颗粒无收.在等待赈银时,他捐献自己的积蓄俸银,又说服县内富绅大户开仓放粮.无奈饥民太多,只是杯水车薪. 涞阳境内有一大道为京城与山西之咽喉,往来有不少运送粮食的车辆,饥民便在道旁乞求,过往客商不肯施舍.也有时聚众抢劫.为此,安知县治了不少人的罪.不过,安知县深知这些百姓实属 饥不择路 .他也来到大路旁,脱去官服,随饥民一起跪于大道边,又书写一牌置于身旁 涞阳安子玉率民乞求过往恩公施舍 .来往客商觉得新奇,一打听方知堂堂知县为救民于水火而跪乞,都很感动,留下不少粮食财物.自此,未再发生一起哄抢客商之事,涞阳饥荒也得以缓解.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大为感动,御笔亲书 爱民如子 ,赏赐安子玉以示奖励.百姓则尊呼其为 清廉令 . 一日,衙役来报有一僧求见.安子玉望望那半幅《月舟图》,微笑出门迎接.来人正是念慈.他向安子玉深施一礼: 老衲为画那半幅画而来. 安子玉赶忙将《月舟图》取下铺于书案.念慈指着画说: 老衲曾让施主为我研墨,并非妄自尊大.施主肯屈尊为我研墨,可见施主对百姓之尊重,心有百姓方能做父母官……老衲只以半幅《月舟图》相送,是盼天下为官之人都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