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2015-09-15

有人则认为他认死理,顽固不化. (案例来源: http://v-plus.net) 思考题: 本案例反映了组织行为学中的哪些问题? 企业一定要做大吗? 假如你是企业的所有者和决策者,在杨、汤之间,你如何选择? 【案例分析】 本案例涉及到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变革的有关理论. 组织变革指的是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变革的原因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成员状况的变化. 外部环境变化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的变革导致了知识的爆炸,今日社会积累的知识,以螺旋式上升的速度不断提高.各类组织均要求致死水平较高的员工来担负日益复杂的工作,这使劳动者的素质、成分发生变化,员工在组织之间的流动性加大,因此各种组织必须不断进行变革一适应这种趋势. 第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的价值观念、个人行为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例如公众消费偏好的快速转移,使许多产品和服务迅速老化,生命周期缩短,迫使有关组织改变经营方式;

此外,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对人才的渴望等等,都会促使组织的变革. 第三,具体制度结构的变化.社会上不断出现新体制、新政策、新制度、新组织,以及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也必然影响到个人、组织以及地区性环境的变化. 而当组织内部出现下列情况时,就需要对组织进行变革: 第一,决策效率低或经常出现决策失误. 第二,组织沟通渠道阻塞,信息不灵,人际关系混乱,部门协调不力. 第三,组织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如不能实现组织目标,人员素质低下,产品产量及产品质量下降等. 第四,缺乏创新. 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来自观念的阻力、来自地位的阻力、来自经济的阻力、来自习惯的阻力和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 本案例中,杨利平糯米美食厂面临着是维持现状、墨守成规还是扩大规模、创新开拓的问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看到,不变革的组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它必然会趋于萎缩、消亡,而杨利平厂长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是不足的.其实,食品厂扩充品种与产量,向省外甚至海外扩展并不与产品质量的保持相矛盾,其表哥汤正龙所指出的食品厂存在的问题也是不无道理的,他建议杨利平彻底改组本厂结构,按不同产品系列来划分部门,适应大发展的新形势,千万别坐失良机,也是非常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的.当然,汤正龙也应该看到,盲目的变革也会给组织带来混乱和损失,甚至导致组织的解体.因此,变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根据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变革.这样的变革才能事半功倍,使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参考资料:张德,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案例2 青田乳胶制品厂 青田乳胶制品厂是明珠集团公司下属的34家企业之一,现有干部、职工363名,固定资产2200万元,共有6个车间,8个科室.该厂趁所在南方沿海城市,开放早,有吸引力的优势,在80年代初,亟力网罗人才,吸收本省及散居外地而思归返乡的技术人员,建起一支颇具实力的技术队伍,现有工技人员,有正式职称者已达18人,其中高工4名.不过他们虽确有专长,但与本厂业务领域并不一定十分对口,有的专长是生胶汁处理,有的专业是新型橡胶开发,有的只精通橡胶检验,真正从事乳胶工艺的,仅有48岁的黄振声高工.不过四位高工这种声势,总令人肃然起敬,并被集团领导视为本系统王牌主力.为加强此厂领导,最近派公司年富力强的得力骨干陈伟华出任厂长,并许诺将给予大力支持勉励放手大干. 此前,该厂已从香港进口了两条生产线,一条可产乳胶指套或气球,另一条产鞋垫,但调整后总有些毛病,不够理想,加之或因竞争剧烈,或因需求季节性,或因信息欠灵,赶不上时尚,效益不高.陈厂长上任,急欲打响头一炮,公司领导也期望他能找出一种需求潜力大、别人还未太留意的产品,捷足先登,成为 摇钱树 似的拳头产品.经过调查,陈厂长发现内部植绒的乳胶手套在海外已成家庭必备品,需求极大,而国内尚颇罕见,但预计必将普及,于是决定就以这种绒里手套为主攻对象.经了解,英国一公司有它的专用生产线供应,且号称 80年代世界前沿水平,全电脑控制 .陈厂长请示公司,认为兵贵神速,应当机立断.经与该英商短期接触,便于1987年11月,以120万美元的高价达成购买协议.英方答应尽快供货,并派专家来现场指导安装调试,保证设备到货后四个月内达到设计水平,投入生产. 不料签约后,英方却以种种借口,推迟交货,并要求追加10万美元贷款,直到1990年10月才将全套生产线运到,并派来两名专家.陈厂长精心挑先了配合英国专家工作的调试组,由高工黄振声任组长,他英语好,理论水平高.另选了设备工程师姜适为辅.姜工虽仅中专学历,但肯钻研,能实干,在河南某橡胶胶厂实践中锻炼过20余年,机电都精,只是外语不行.厂方当年在把他全家从内地调来时,颇费功夫,又马上分配给三室一厅新房,他对厂领导十分感激.陈厂长又点了一位28岁的青年助工小郭参战.他工作欠主动,但英语好.另一毕业不久的年仅23岁的小汪也来主动请战,陈厂长见他作风踏实,英语还可以,便接受了他的请求.调试组正式组成. 然而调试工作一开始便不顺利,许多重要部件远低于设计性能,如烘干箱总不能稳定达到工艺要求温度,卷边机合格率仅10%上下,洗模机干脆不能运作,等等,不胜枚举,缺陷部位多达17处.我方很快发现此台设备竟是从设计图纸转为实物的首部机样,设计意图虽想多用尖端技术,但考虑欠周或失误,到实践中检验,便破绽百出.两专家使出浑身解数,也一愁莫展.眼看四个月限期将至,英方老板带上另一专家亲来支援.又经月余努力,未见起色.英老板声称不堪负担,只有 暂时撤离 ,否则便将破产云云.我方据合同力争,英方提出再补交10万美元,然后 共同努力,以求完善. 我方一再据理交涉,英方死皮赖脸,摊手耸肩,强行撤离. 厂班子研究,决定依靠本厂内部技术力量,自力更生,组建攻关组.在征询原调试组组长黄工意见时,他表示自己搞太无把握,而这是英方无法推卸的责任.他请求派他去英国打官司,保证胜诉.陈厂长认为: 我们不熟悉国际诉讼,法庭相见,并无把握,且费用高昂,拖延时日,难以承受,而设备闲置,吃亏仍是我方,所以还是靠自己好.还是你来主持攻关组吧. 黄工却以身体、精力不济推辞.可是姜工主动请战,他说: 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