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 2016-03-12 |
会上唇枪舌剑,俨然一场两军对垒.发起进攻的一方,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1 在其发言中,老波攻击法兰克福学派,指其批判理论是一种失效的历史决定论.学派掌门人阿多诺,仅做了一个扼要回应,就扔下波普尔,安然观战.他的助手、年方32岁的哈贝马斯,英气勃勃、一跃登台,同那位年近花甲的实证派大腕一路缠斗,最终打成平局.事隔多年,老哈回忆那场混战,诙谐总结如下: [1] 波普尔年高德劭,尚能自我批评,令人敬佩.当然,我也从他那里获益非浅.[2] 阿多诺命我出战,我不感意外.因为他已教会我: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学派相比,自有一脉深厚思辨传统、一套锐利批判武器.[3] 学派老一辈精通黑格尔、马克思.可他们漠视现象学,忽略英美实证主义.2 开放社会之争 1929年,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生于德国一个中产家庭.战后纽伦堡审判,令这个天才少年反省德国历史、向往美英民主.(奥斯维特99,2-3) 1954年,他摘取波恩大学哲学博士.1953年发生的 海德格尔事件 ,又让他义愤填膺,发誓要 对政治与哲学关系,保持一种清醒头脑 .3 师从阿多诺 走出校门后,小哈当了两年记者.1956年,他加盟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当上阿多诺的助手.此后三年,他在阿多诺身边经历了一个思想发育期.20多年后,在接受阿多诺学术奖时,哈氏深情告白说: 阿多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成为德国知识分子效仿的楷模.
4 小哈第一本书,是他在马堡大学的资格论文.1961年,他以此文向研究所申报教授,却遭霍克海默、阿多诺拒绝.该文1962年发表,题名《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不料,这本习作迅速走红,成为与《单面人》齐名的新左派经典.什么道理?原来此书卷入了一场 极权主义 论战. 阿多诺与哈贝马斯 波普尔:开放社会 1945年,波普尔在伦敦发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所谓开放社会(Open Society),即英美民主制.所谓敌人,则为极权主义.老波认为:极权思想出自柏拉图《理想国》:它崇尚整体论,从中衍生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马克思的乌托邦蓝图.此蓝图内含历史决定论.[2] 与之相左,波普尔称历史不可预测,人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3] 以 开放与封闭 为标准,他将法国大革命、苏联和纳粹德国,笼统称为极权主义. 提醒大家: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词根Total,意为总体.1925年墨索里尼发明 总体国家 ,1935年德国将军鲁登道夫发表《总体战》,极权主义随之流行.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发表《通往奴役之路》,指计划经济导致奴役.在此背景下,波普尔猖狂攻击西马.5 阿伦特:极权起源 二战后,《开放社会》红极一时.其中的反共立场,引起汉娜・阿伦特的反感.身为犹太流亡学者,汉娜在纽约接连推出《极权主义起源》(1951)、《人类境况》(1958),《论革命》(1963),激发一场政治理论大讨论.6 其中争议热点,备受小哈关注: [1] 汉娜称:极权泛滥于德国,发源于英美,祸根却在于帝国主义:19世纪末,资产阶级开始利用国家,实现全球扩张.此时商人成了政治人, 帝国主义政治观念即永久扩张 .(阿伦特73,209) 不难看出,汉娜作为本雅明的难友,也受列宁影响,坚信帝国主义十恶不赦. [2] 波普尔攻击柏拉图.其实在古希腊城邦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两种秩序中:其一为私人领域,或封建家长制度下的 主宰与服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