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 2016-12-09 |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广高产优质饲草种植,建设优质高产饲草料基地.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业结构和发展布局,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推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药、林菌、林畜、林禽、林下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生态疗养等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州林下经济发展到310万亩以上,产值70亿元以上.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扩大标准种植和规模养殖,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州农委、州林业局、州科技局等负责)
(三)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适合山地特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市场信息、品牌推广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认真落实国、省关于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落实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围绕特色优势资源,采用财政奖补、贷款贴息、技改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
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加工园区.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综合性商贸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和产地集配中心,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增强农产品分级包装、加工转换、冷链物流和仓储运输能力,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在全州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校、农企等产销对接形式,支持在城市社区设立农产品直销网点.(州农委、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工信委、州商粮局、州国土资源局、州供销社等负责)
(四)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大健康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结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具有黔西南州山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寨,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等,创建一批全国、全省山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鼓励依托大数据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景区景点.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州农委、州旅发委、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教育局、州文体广电局、州民政局、州林业局等负责)
(五)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精准、便捷、特色鲜明的现代山地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互联网与农业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农业物联网建设试点,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到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接入覆盖50%以上,物联网等智能化设施应用率达到20%以上,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实现 乡乡通 ,质量安全追溯覆盖产业化龙头企业比例扩大到40%.加大扶持力度,强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着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加快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推动黔货出山、网货下乡.鼓励在兴义、安龙、义龙等地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州喀院、州农委、州发改委、州科技局、州工信委、州财政局、州商粮局、州林业局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