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翔的荷兰人 2017-06-14

第六章如论国人反基督教一端,实是吸收吕实强多篇论文及叶嘉莹论文等要点编织而成.并且有不少他个人加添的重要资料,读者所见,则是浑然一体,看不出拼排的痕迹.这一点足以证实他对此一问题了解的深入纯熟.家麟自序中声明,不按学术论著形式去写,这是通俗史著所应享的自由,否则会使其书变得庞大臃肿,读之也不流利畅顺. 就著作观点而言,家麟虽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他立论分析,纯然遵循史家法度,善恶必书,忠于史实.立旨正大,态度超然.分析评断,均从长远的更高层次立论.不同时代情势背景,尤其参酌切当.顾及正反两面不同立场与不同动机,决不一偏概全.故析论中肯,令人心折,史识史德,弥足信赖. 本书史笔运用,不甚谨严.为了迁就通俗,往往舍学术词汇,改流俗用语.这是一点缺憾.但如一定严格要求工典,则又必须增加疏解方能明白.例如书中引称「南京条约」俗称,以代替「江宁条约」的正史用语.引「何福堂」的字号,以代替「何进善」的正名,都是此种用意,其他俗语尚多,读者应予体谅,无须吹毛求疵. 梁书自序,赤诚坦率,坚定负责.惟于其书的论点判断,一再声叙并非永久定论.太过自谦,反令读者信心动摇,怀疑作者没有自信.在我个人阅读全书之后,觉得其书识议远大,决可持久.相信虽可再有相同著作随后出版,而在通识观点上应无法推翻或代替梁君观点. 我个人研究中国基督教传教史,已二十余年.自1959年从编辑教案档开始做起,阅历资料不少.在1963年至1965年之间,亲自访问过ChurchMissionarySociety;

LondonMission-arySociety;

BaptistMissionarySociety;

S.P.C.K.(SocietyforPromotingChristianKnowledge);

S.P.G.(SocietyforthePro-pagationOftheGospelinForeignParts);

MethodistMission-arySociety(Wesleyan-MethodistMissionarySociety);

Reli-giousSocietyofFriends;

BritishandForeignBibleSociety;

以及PresbyterianChurch等教会总部.多年阅读各会的年报期刊会议纪录.虽然搜集一些资料和书籍,始终未能真正完成一种专著,真是徒叹息一事无成两鬓斑.不过我先后教导了几位门人弟子,如魏外扬、梁家麟、邢福增和一向受我影响的李志刚博士,都从事基督教史研究,各有专长,足以继承我的志节.使我稍免惭愧,并满心告慰.我虽然是做老师,却相信他们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家麟此书便是实例. 家麟跟我读书九年(1977至1985),自大学部而硕士而博士,全是受我指导.我送他毕业,前后拿三次学位.师弟关系可谓至深,我的责任反省也是最大.他的著作问世,表现学问的自立自信,我是何等的兴奋安慰.但愿他能够更加精进,完成更多基督教史研究,是他的成就,也是我的荣誉. 王尔敏 一九八七年八月四日 序于香港中文大学 张序 梁家麟博士是我所认识最具潜质的华人年轻基督徒学者之一.在与他同工的两年中,我欣赏粱博士治学的谨慎和认真;

他热爱读书和思考问题,立论中肯而有深度.更可喜的,是我发现他毫无傲气,谦虚地不断学习.这是一个成功的学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经过九年在大学里的史学训练,梁博士将他所得到的完全奉献为主使用,专心于中国教会历史和一般教会历史的研究,现在还继续在神学院中接受一般神学的训练.梁博士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完成了这本关于中国教会的著作.当我接到他写完这本书的消息时,第一个反应便是:在今日的华人教会中,有谁比梁博士更具史学的修养去写这样的一本书?这也是华人教会在这个「寻根热」的时代中最需要的一类著作. 梁先生以深入浅出的笔法,把悠长的中国教会历史精简而有深度地刻划出来,将本来令人沉闷的历史资料编写成可读性甚高的中国教会史. 在未来的日子中,深盼粱博士继续在教会历史和神学上有重大的贡献,在学术上荣神益人,高学基督. 张慕皑 一九八七年六月廿五日 于长洲建道神学院 自序 不该写的都已写出来了. 对于现有寥寥几本的中国教会通史感到不满意,很早便有要重写的负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