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 2018-08-15 |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 模糊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