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9-05-23 |
第四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本节课将教材中的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整合到一节课中来上,在
第二章已经学习过多种物质的燃烧,但是没有对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系统的讲解,在
第二章的基础上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容易,加上实验和图片都比较生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强.
学情分析 对生活中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并且在
第二章中了解了一些物质红磷、木炭、镁条、铁丝等物质的燃烧,对燃烧现象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并且对生活中灭火原理也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有关燃烧的画面,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火对人类的意义. 【学生】观察画面,思考火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 【思考】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很多物质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写在课本的表格4-1中 【交流与讨论】 小结学过的知识中燃烧的特点,思考燃烧的定义 【提问】燃烧的特点,怎么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划出关键词 【小结】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思考】只要发光发热的变化就是燃烧吗? 【过渡】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接下来我给大家演示一组实验,大家认真的观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思考,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1、实验一: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现象,思考结论 【小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的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强调】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趣味实验】少不坏的手绢 将95%的酒精和水按照2:1的比例混合,讲一块棉布浸入其中,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轻轻抖动手绢,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 【学生】手绢烧不坏,老师,换成其他的可以吗?换成钱吧,把一块钱拿过来试一下,把面巾纸也试一下,还有作业纸也拿一张来试一下,学生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积极猜想. 【思考】为什么手绢少不坏呢?为什么纸就会烧起来呢? 【学生】酒精着火点低,先烧起来了,水汽化时吸热,使棉布达不到着火点,但是纸的着火点比较低,所以烧起来了. 【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学习今天的化学课回家也给家人表演一下魔术,其实化学充满乐趣,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 【过渡】火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以下是火灾的图片,大家思考一下,当火成为人类的灾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防火呢?注意联系燃烧的条件来思考 【展示图片】一些火宅的现场和灭火的现场 【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