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9-06-08 |
一、内容分析 《常见的技术图样》之 正投影与三视图 (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
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 能绘制简单三视图 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 形体的尺寸标注 和 机械加工图 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5、教学难点: (1) 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准备 利用厚胶纸制作多个透明的模型,为学生实践中使用.
五、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 主导―主体 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 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本节安排1课时.
1、以郑和下西洋故事导入: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 大航海时代 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 但是郑和宝船图纸却无法找到,无法真正复制郑和宝船. 郑和率两万七千余名官兵所驾乘的庞大 特混舰队 究竟包含哪些船型?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巅峰之作――郑和乘坐的大号宝船是否如文献所记载 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 (按此尺度计算,该船排水量当在15000吨左右)?到目前为止,这两大问题史学界和造船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为什么不能把郑和宝船真实传递现在的我们,因为没有详细图纸,从而引出三视图.(既) 技术语言的区别: 1)图样.这是在工程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交流工具.这也是下面我们要重点学习的一种技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