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9-07-01

2. 评估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及其与发震构造的空间关系、分析地震构造特征及其背景地震活动特征

7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7.1 近场区范围、图件和比例尺 7.1.1 根据目标区邻近区域地震活动构造、地震活动的分布和延续性,考虑历史地震对目标区的地震动特征以及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确定近场区范围,但应不小于目标区外延25km. 7.1.2 近场区地震构造图、地震震中分布图和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材料图的比例尺应不小于1:250000. 7.1.3 活动构造细节图件,根据需要选定比例尺.探槽剖面图比例尺宜不小于1:50,地质和地貌平面图和剖面图比例尺应取1:100-1:l000. 7.2 地震活动性 7.2.1 应对参数有疑问且可能影响目标区的地震事件进行核查. 7.2.2 应编制近场区地震目录(包括大于等于M3.5的历史地震和大于等于M2.0以上的现今地震)和近场区地震震中分布图. 7.2.3 地震活动性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近场区地震活动强度、频度水平;

2. 近场区地震活动密集、弥散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7.3 地震构造 7.3.1 应分析近场区地质构造展布与发育特征. 7.3.2 近场区内的主要断裂应选取区域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断裂,一般是指长度大于15km的断裂以及延伸到目标区或靠近目标区的断裂,还应综合考虑近场区内对地震构造背景、潜在震源区划分等具有影响的其他断裂. 7.3.3 近场区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断层活动性鉴定宜包括活动时代、断错性质、位移与速率、分段等;

2. 基岩或浅覆盖区断裂,应采用露头追索、微地貌测绘、槽探、测年等地质地貌手段进行调查,应有不少于2个能够反映其活动性的有效观测点;

3. 覆盖区隐伏断裂,已有资料不能确定已知主要断层的活动时代时,应选用地球物理、钻孔地质联合剖面探测和测年等手段进行勘察;

4. 应调查活动褶皱的最新变形时代与特征;

5. 宜收集地壳形变、考古等资料,分析断裂现今活动特征;

6. 应编制近场区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材料图,图中包括观测路线、观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