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 2019-07-01 |
(三)各学科课程标准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明确表示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修养.例如,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初中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 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与物理学有关的阅读资料,如科技图书、期刊、报纸等,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课程资源,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学校一方面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现、获取这些资源,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配备一些相关的图书、期刊等.学校要合理开放图书馆,引导学生很好地阅读课外资源,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课外阅读是初中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初中生提高品德修养的有限途径,无论对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积累,智力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模块建构理论 模块 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 模块化 则是按照某种规则,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和若干能够独立设计的半自律的子系统的过程相互整合或分解的过程.其中的分解过程叫 模块的分解化 ,整合过程叫 模块的集中化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本课题将阅读课程分为了 家国情怀 、 社会关爱 、 个人修养 三大模块,并根据本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三个模块进行相应的建构,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阅读内容,提升自身相应方面的人文素养.
(五)阅读素养理论 阅读素养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对阅读文本进行认读、理解、评价、应用、思考以及创造的能力.在PISA2009中,用阅读能力(reading proficiency)代替了阅读素养(reading literacy,认为阅读能力是: 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对书面文本理解、运用、反思并参与的能力. 其中, 反思 是要求学生应用己有的知识理解、思考文本的结构和形式, 参与 意味着读者保持较强的阅读动机与文本进行互动.本课题组的阅读文本涵盖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旨在通过人文阅读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人文: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广义讲,泛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