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 2019-07-03 |
3 熟溜病的过患
11
一、熟溜病引生的魔障
11
二、心态病的蔓延恶相
15 对治熟溜病
22 结语
79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智圆法师 讲述 法会即将结束,很多人也快要下山回汉地了.
念《普贤行愿品》是很多人的功课,而且每次上课的前后、修法的前后也都要修持,所以我把修法当中最容易犯、又最难以觉察的问题,在此做个提醒. 不如法的念诵,就好像从前的留声机(一种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它的机关并不紧,只是借一个余留的势力在出声,虽然唱片还在滑动,唱针也算稳,但是没有力量摩擦出一种清晰的声音,只是飘浮滑过而已. 同样,念诵时不能很紧凑地提起正念,只是借助自心少许的余势诵出来(由于所诵经文已经串习得很熟,念诵时稍微以忆念心所的余留势力,使得口头上不断地诵下去),其实根本没有缘取法义;
由于内心没有一种随文入观的内涵,也就发不出一种有佛法内涵的声音;
如是只在口头溜过,很难直接产生修法的利益. 很多人的毛病是,对于一部经或者一种仪轨,不熟悉时倒还认真,念它也觉得欢喜;
一旦念熟,马上出现一个问题――口里念着文句,心里打着妄想,两相掺杂.也就是,并非逐字逐句地在心中观想,而是念文句的心,跟此起彼伏的妄念夹杂在一起.如果偶尔警觉、妄想中断,就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念什么或念到何处. 这种人的特点是,因为从来不注重通过念诵发起对法义的观修,只是习惯性地顺口溜下去,所以每次必须从第一句开始念,
一、
二、
三、
四、五……依循顺序倒还可以滑下去,但冷不丁从中间提一句出来,就不知道接着该念什么了.留声机的运行不也像机器那样很顺畅地往下滑,但从没真正用心念过一句吗?我们如果不用心,又比它超胜在哪里?比如对于当前讲授的《普贤行愿品》,多数人都能念得很熟.但如果我问供养偈是怎么说的?很多人可能摸摸后脑勺,两只眼睛瞪着,根本没办法回答.大概一定要从 所有十方世界中 开始,一句一句地往下滑,一直滑到我问的句子为止,才能答得出来――竟形成了如此病相! 这就是目前存在的非常普遍的状况,如果去调查,十个人里面估计有九个都是如此.现今的很大一部分人懈怠心重,刚开始因为不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专注地看才念得下去,所以会认真一些.而一旦念熟了,就开始偷懒,懒得专注、懒得用心,只是随口往下溜,心里却一点痕迹都不留. 那么是以什么原因出现如此病相呢? 熟溜病的病因 有三种因:
一、态度不认真.因为不是真正用心,所以念熟了以后,就成了口头敷衍,把这一段念下去就算完成任务,再也不肯专心致志地随文入观.由于不是真心念,所以也不会出效果. 如果能在自己心里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地思维,必定会有效果.所谓的 学佛如初,成佛有余 即是此义.然而我们往往没有检讨自己的心,即使看书也很少自觉、用心地去看.大多数人都是起初很听话,愿意用心看书、认真思考、如理如法地学习,但时间稍长就松懈下来,谁还肯去用心思维?多费脑细胞!结果每次看书,眼睛溜过去就完事大吉;
最后变成:有感觉的地方我就看,没感觉的时候就不看.所谓有感觉,其实也不过是讲得比较有意思,或者很合自己的口味而已. 在念诵方面也是同样,逐渐就再也不肯专心致志、老老实实、一句一句地观想法义.如果让每个人写一份真心的检讨书,就会看到,很少人肯下真功夫,一千人中难有一两个人每次都尽心地随句观义.一般人好高鹜远,谈起来好像很了不起,但真正落实到笃行上,连少许也做不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顺口滑下去的时候,好像都能背诵,但要问他其中一部分,比如《普贤行愿品》的利益有情愿是哪几句,他就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