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A003 | 2019-07-05 |
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1000余人,新型职业农民569人.狠抓 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级、乡镇(街道)、社区三级监测网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联盟运营模式,成功创建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及推广,制定完善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笋用竹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全市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主要生产基地标准入户率达100%.狠抓 品牌化塑造 ,铸就农业特色品牌,鼓励和组织企业参加 中国国际农博会 西博会 上海农交会 等重大展会,加强与新华社战略合作,搭建都江堰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业APP客户端平台和农业微信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营销.大力推动 三品一标 认证,加快 都江堰茶叶 都江堰方竹笋 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认证,积极申报 都江堰厚朴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明商标、国家级和省级 森林食品 基地认证. 十二五 期间,完成绿色食品认证2家、有机农产品认证49个,出台了 都江堰猕猴桃 都江堰川芎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保护运营办法,重点扶持了 都江堰川芎 标准化、规范化GAP示范基地建设. 4.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 十二五 期间,全市深入开展了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农业补贴政策等改革,进一步释放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有效开展,新农村综合体成都市级示范点建设有序推动,向峨乡成都市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加快建设, 天马-崇义-胥家 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示范片成功申报.农村土地 三权分置 改革、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逐步推进,加快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巩固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彰显新魅力. 十二五 期间,全市始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绿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为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 三大工程 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加大了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监管力度;
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等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绿化造林工作大力开展,全市林业生态本底得到进一步夯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全域实施散居院落环境整治,持续开展 四改六治理 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城市.进一步深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切实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全面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畜禽养殖场管理,引导经营主体走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2015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8天,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Ⅲ类标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61%,单位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17%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 时期,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在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中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但农业农村持续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1.发展机遇. 十三五 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重大机遇.一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和省、成都市高度重视 三农 工作,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二是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显著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势能.在都江堰市全面推进 双心两区 全域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现实背景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已然提升,对农产品消费需求正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品质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