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 2019-07-05 |
1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分)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读《诗经》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意味着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动力 ②我们要在延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不断开拓前进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A.B.C.D.③④ 2.文学大家叶圣陶在谈创作体验时曾提到: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自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这说明 ①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学创作要坚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 ②文艺工作者要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作品绽放生活的光芒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学创作无需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 A.B.C.D.②④ 3.读书、看戏、听讲座、广场舞,无论身在繁华都市还是普通村镇,人们乐于用各种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
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 雅生活 也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为此,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是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B.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C.提供多样文化产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D.培育文化创新人才,倡导经典高雅文化 4. 民以食为天 ,在农耕社会,追求温饱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于各种文化活动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国人对于传统节日以吃为主基调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多地提出反思与质疑.面对这一质疑,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挖掘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②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和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和腐朽的部分 ③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开创出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方式 ④坚持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唤醒传统节日 吃 之外的文化记忆 A.①③ B.C.D.②④ 5.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宣传海报《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中出现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三杯茶水面呈现类似太极阴阳图形.海报的设计 ①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诠释了共话建设美好世界的主题 ③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文化借鉴与融合中实现了文化发展 ④发扬了中国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文化传统,展示了文化自信 A.B.C.D.③④ 6.甲骨文是中国现存的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说明 A.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 C.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甲骨文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的治国理念,积淀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处世之道,包含着 天下大同 天下为公 的理想精神,传承着 爱国如家 先忧后乐 的家国情怀,这些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统筹全局的重要性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 天下大同 天下为公 的精神强调了矛盾的共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D. 爱国如家 先忧后乐 的家国情怀蕴含着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想 8.55年来,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369人毅然上坝到三代人传承不息,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成为 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为此,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 地球卫士奖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当的是 A.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量的积累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B.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需要几代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C. 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是在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完成的 D. 地球卫士奖 是对塞罕坝人物质与精神贡献的高度肯定 9.从人类认识细胞开始,对生命的理解就一直在不断加深.如今人类逐渐掌握一个更加微观 和神秘的领域――基因.在基因科学看来,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串串由基因组成的大数据, 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组比较,在数十亿个DNA中发现相似和不同,通过 归纳 基因大数 据,人类将重塑生命.以上材料说明 A.基因组成的大数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 B.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 C.基因科学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科技的发达造就了人与人基因的区别 10.某校高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微信 小打卡 组建打卡团队.通过该程序教师可以布置每日打卡任务,随时监测同学完成打卡的情况及时做出针对性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