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 2019-07-06 |
二、对生活世界的不同理解 ????????对于什么是生活以及什么是生活世界这个问题,在郭元祥博士的博士论文《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中,用大量的篇幅作了详细的介绍.从杜威的生活是指一种技能,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其中包括机体,也包括环境的概念,到陶行知的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解.又从生活的类型角度对生活这一复杂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生活划分为很多种类,例如,从时间上看,有过去的生活,现实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
从人的生活需要的满足层次和创造财富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从人的生活是否具有 自在性 将生活划分为制度生活和日常生活;
从人的生活内容来看,人的生活可区分为专业生活、职业生活和业余生活等不同的类型.而作者认为,儿童在学校情境中的生活往往是以制度生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儿童的教育生活也应该包含着制度生活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而当前基础教育的各种弊端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教育生活完全制度化,或者说是学校制度生活向日常生活的延续,制度生活充满和霸占了日常生活的时空,如学生的课堂生活延续到课外生活之中,学生的学校生活扩散到家庭生活之中.从而,儿童生活中缺失了斑斓的色彩、生动地情感和生活的情趣,儿童生活被无情的制度化、理性化,用哈贝马斯的话语来说,就是生活被 殖民化 .他也同时指出,儿童的生活是一种准专业生活或前专业生活,因而不能按照专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范式来设定学生的教育生活.儿童也具有业余生活,他们的业余生活是在课堂之外、学校之外、制度化的教育情境之外实现的.①当然这些不是生活划分的全部,不同的入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观点. ????????而关于什么是生活世界,在上述提到的这本书中也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从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象哲学和生命哲学中 生活世界 这一概念的产生,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以及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解,直到 生活世界 这一概念在教育中的运用都有细致的描述.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说,人的回归意味着对人的生活的尊重,基础教育需要回到人的生活的尊重,基础教育如果完全把儿童置于课题化的、抽象化的科学世界之中,而与儿童的生活世界隔离,那将不仅仅是儿童的悲哀,而且将是未来的悲哀. 上述内容通过对生活以及生活世界的解释从而也说明了教育与生活不能脱离的重要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对生活和生活世界做坚定,我认为对于生活世界发展的理解,最初的时候,多数都只是限于日常生活、生产经验,比如在原始社会所谓的生活世界就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必须要学会的本领,如,打猎、捕鱼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在发展的,比如在战争的时候,就要学会怎样使用武器等知识,在苏联刚建国的时候,在以培养劳动者的思想指导下,所谓的实践就是要学会劳动,去工厂,去田野里劳动.由于对生活世界的理解不同,所以造成了关于教育到底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的争论.笔者认为无论有多少种让人新鲜的名词或者新角度的解释,归根到底一致的思想就是要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三、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今人类精神的重要发展趋向,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无论是在教学理论领域还是在教学实践领域中,教学与生活关系的问题都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主题.②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⒈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回归生活世界,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