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2019-07-11

(二)张大千对进化论的抵触与抗拒 张大千所认为的中西艺术之 同 ,与其说是学术上的探讨,不如说是策略上的考虑,上述言论是对当时画坛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中西艺术讨论的本能反应. 中西艺术之间的讨论一直贯穿于二十世纪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历程中,在本质上这场大讨论是对中国绘画传统重新估值的过程,而当时流行的评价体系,却是来自西方自然社会科学的现有成果,亦即社会进化论思想、科学主义以及具体落实到绘画上的写实技巧或西方现代派风格.这场讨论可以看作民国时期人文领域 科玄论战 在画坛的延伸,其中画坛中激进的 科学派 最终演变成为了 唯科学主义 者,他们以革命、创新、自由为表达诉求,强调科学普遍价值认同的唯一性与排他性.第一个对中国画传统进行强烈质疑且较有影响力的学者应为康有为,他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中将 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败极矣 的原因, 归罪于元四家 脱离 象形 、 逼真 的宋画传统;

之后的陈独秀《美术革命》一文中,继续将 洋画写实的精神 引入画坛,推崇写实主义.中国画从程式传承、画面效果到绘画的价值评估各个方面都受到全面的否定. 在这场大讨论中,社会进化论中的词语――先进与落后,保守与创新,以及是否符合科学法度成为当时画坛的评价标准.如果说康、陈二人因是画坛 外行 而其影响力受到一定制约的话,那么画坛中人对中国画传统的批判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刘海粟的一段话很能代表当时画坛中激进派人士的观点: 吾国之画家,终日伏案摹仿前人画派,或互相借稿模仿,以为研究张本,并以得稿之最多者为良师焉.故画家之功夫愈深,其法愈呆.画家之愈负时誉者,画风愈糜,愈失其美…… [2]22 因此,按照刘海粟所说,中国画对前人临摹是以 强制 、 消极 的方式扼杀了人的 创造力 与 自动性 ;

汪亚尘的论述更加激进: (传统的临、摹、仿、抚)在表面上看来,说他是美术,未始不可.但是用今日的思想来理解他,就不能承认是美术家的制作了. [3]33 这种对传统绘画传承体系的质疑,等于对中国画传统的根本否定,而在当时进化论、科学、写实的普遍性与排他性的语境下,中西艺术比较中任何对中国画 落后 、 保守 的反驳都需面对上述质疑,如何让传统中国画的传承方式得到理论上的存在价值,正是张大千强调中西艺术之 同 的原因. 归纳起来,张氏所认为的中西艺术之同有以下几点:中西艺术都是以 意境、功力与技巧 三个标准来衡量绘画的价值,其中技巧来源于传承,功力来源于练习,而意境,亦即画面最终效果,虽中西评价标准不一样,但其最终的美学价值却是一致的,亦即 表现美 .张氏试图以绘画上 功力 、 技巧 以及 意境 的一致性来弥合中西艺术之间的鸿沟与差异,替代当时画坛先进与落后,保守与创新的二元对立价值评论体系,正张大千所言,中西绘画中 地域的、风俗的、习惯的、工具的不同 是客观存在的,各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因此中国画所独有传承方式、评价体系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三)回应质疑――张大千 职业画家 的提出 但是,张大千依然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民国时期中国画 衰败 的根源是什么?第二,如何回应刘海粟、汪亚尘们的质疑,亦即传统中国画是如何 创新 的,因为即便是传统中国画,也有 笔墨当随时代 的理论与实践诉求. 有趣的是,张大千与激进派对国画 衰败论 的观点是一致的, 中国绘画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民族活力衰退史 [1]226,而其衰退的原因,主要是 文人墨戏 从精神和技法两个层次的衰落.从绘画精神的失落来看,主要在于文人职业化的失败,用文人的苟简之风来迎合市场,技巧没有超越职业画家,而在精神上却失去了作为文人应该有的文化品格.第二,对传统绘画技巧的不重视,对绘画材料、工具的不重视,其最终结果,是 气韵薄 、 神态薄 的致命伤. [1]220. 张大千给出的药方正是对上述原因的针对性改革――职业画家路线:将文人画的文化品格与职业画家的专业技巧结合,绘画气质上保持文人高雅的品格,技法上追晋唐,力求对传统绘画系统进行全面梳理与恢复.文人画品格的养成似乎还是老套路――读书,诗书画印的结合,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实际上,在张大千此处,已与传统文人有着相异之处.传统文人绘画只是余事的自由挥发,其画面的高雅之气是其结果而不是手段;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