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 2019-07-16 |
事故已经发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或引发次生、衍生事故,造成重大人员死亡时. (2)Ⅱ级预警:有可能发生或引发重大安全事故时;
事故已经发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造成更多人员伤亡时. (3)Ⅲ级预警:有可能发生或引发较大安全事故时;
事故已经发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造成较多人员伤亡时. (4)Ⅳ级预警:有可能发生或引发一般安全事故时;
事故已经发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造成人员伤亡时. 3.3.2预警信息的发布 市安监局根据有关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出相应的警报,发布预警公告.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包括事故类别、预警级别、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发布后,预警内容需要变更或解除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通告或解除通知.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标准,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县级响应程序;
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启动市级响应程序;
事故的严重程度超出市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4.2应急响应程序 4.2.1发生一般事故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事故时,县(市、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市安监局做好如下应急准备: (1)密切关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由相关科(处、室)负责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办负责组织应急专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3)根据《德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建立市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协调机制的通知》规定,达到市级协调机制启动条件时,迅速带领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并及时报告市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 4.2.2 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时,市安监局相关人员根据本预案履行各自职责,具体如下: (1)科(处、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根据组长指示,立即通知相关科(处、室)和监察支队负责人召开会议,对事故类别级别、严重性紧迫性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做出研判后向市分管领导报告,提出启动市级预案的建议. (2)启动预案后,由市安监局应急办通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赶赴现场. (3)领导小组迅速确定委派现场工作组和救援专家组人选,并迅速赶赴现场. (4)相关科(处、室)要密切关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为现场救援提供依据. (5)相关科(处、室)要及时上报事故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接收上级领导指示后迅速呈报市局领导,并向事发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人员通报. (6)政策法规科负责了解事故情况,起草新闻通稿,与有关部门、新闻媒体衔接,做好新闻报道、信息发布工作. (7)应急结束后,各相关科(处、室)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善后恢复工作,以及事故救援的调查、评估和预案修订等工作. 4.3现场处置措施 4.3.1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工作程序 (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根据企业应急预案,组织职工、群众进行事故先期处置,充分利用本单位和就近社会救援力量,做好自救、互救工作,预防事故扩大.事故单位要及时报告事发地政府有关部门. (2)对事故进行研判,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后,事发地政府有关部门要迅速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3)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后,制定救援方案,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4)划定事故现场警戒范围,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及其它强制性措施. (5)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转移、撤离、疏散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 (6)妥善保护事故现场,未经同意不得移动现场设备设施. (7)控制事故危险源,适时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控. (8)指挥调度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装备. (9)把控舆情,客观、公正、真实地做好新闻发布. (10)及时上级领导报告救援情况,事故严重程度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启动预案实施救援. 4.3.2现场一般事故处置方案 (1)接警.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故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 (4)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4.3.3火灾事故处置要点 (1)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确定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