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芳甲窍交 2019-07-16

148 俯视人生,轻松易成功

148 觉悟的教育

148 阳明先生的良知

149 心里认取很公平

151 反观自心就是良知的直接择取

152 俱生障与俱生智

153 良心发现

155

第九篇 随顺佛愿・现行本净

157 [开示] 净土教言的了义性与作用

157 [课堂交流]

164 般舟法之自我勘验与经行念佛

164 顺佛智愿行世间法

167 观病缘起归无自性

169 圆明心智与诸佛土

171 不明自心修行无益

171 口念佛与心念佛

172 放生或吃素是根本吗?

173 观察觉悟自心最重要

174 如何对待家人得病?

174 孕妇怎样修学佛法?

175 顺性不是条件

175 一切现行皆是人生价值[上集] 慈法法师 讲授 2011年10月11日于浙江大学 [开示]从增上、平持、减损来观察与觉悟人生 李老师:我碰到了很多问题,因为同学们不断地给我出难题,不断地出难题,有些难题是我没办法回答大家的,甚至你们的难题也成了我的难题.所以在今年六月份我上山拜见慈法法师的时候,跟慈法法师聊起现在青年人的一些困惑、迷茫甚至一些痛苦,慈法法师表示很理解.我就当场邀请法师来给我们上两次课,从另一个角度来给我们讲一讲我们的人生与对生活的态度. 法师本人我就不多作介绍,因为所有的名头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其实都没有意义.对我们大家有意义的是,如何从法师给我们的方法里面去看待我们自己的人生?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慈法法师为我们上课.慈法法师比较了解现在年轻人的状况,所以准备给大家讲的题目叫作 一切现行皆是人生的价值 . 慈师:第一次到这样的环境中来讲这样的课,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现行的认识.现行――希望这个名词不会造成我们之间语言交流的障碍.现行包括我们的三个方面:身、口、意.身口意每个业又可以分出来三个现行,一般说有增上的现行、平持的现行、减损的现行. 慢慢坐下来,我们现在这个坐下来本身也是一个现行.所谓现行,就是我们每一个当下的行为,这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最有价值、最可操作的焦点.我们尽量不用佛教名词来交流.身、口、意各有它现行的增上、平持或减损.我们一般在作为中没办法把它分明了解,所以谈这个话题有这样一个缘起,就是我们怎么把握好或者运用好、运用得当自己人生的现下或者现行?在身口意作为中清晰自己的应作、不应作? 在我们现生,在这个学生时代,对自己应作、不应作的认知若是没有思考观察过,对它的了解、参照就不太清晰.那么通过我们对现行的认识,对它的平持、增上与减损的结果与认知――任何一个现行必然有一个过程与结果,这三个地方讲的是它的结果,三种结果.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的语言交流、意识思维、行为作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命相续,每个人都在做.那么我们怎么不辜负自己的人生呢?学生也好,在这个世间生存的每一个独立体也好,这都是他应该关注的,或者说是自我尊重的很贴切的话题. 大家每天都有上课学习,谈现行,我不知道大家对现行的认知平时关注不关注?这是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对自己当下行为的关注,是个引导.这个引导,哪怕是入我们耳根,我们能有一分钟两分钟的思维,这个应作不应作的种子种下了.应作不应作实际就是去除我们矛盾、徘徊或者焦虑的一个最好方法. 因为很多学生慢慢地走向人生、走向社会,就有很多莫名的焦虑与矛盾心理,会犹豫徘徊,会在生活的意识、作为、语言中表现出来.要是清晰了应作、不应作,或者现行中的增上、平持与减损这个过程,我们对思维、语言、作为就有明确的选择,就会远离内心矛盾的焦虑. 矛盾给我们带来了焦虑.每一个人都在面对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个发展的不适应性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无明的、无知的畏惧和焦虑.尤其是大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他会思考自己的未来.但是参照的东西若是没有应作、不应作的分明、了解,没有这个阶段的教育,那我们对未来、对现下就会有很多负重的蒙蔽. 李老师希望我来给大家谈论谈论,我也希望换个角度,尽量给大家作一个有意义的提示.作为一个出家人与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有一些差异,无外乎是僧人生活得比较谨慎,对应作、不应作的了解与训练就多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你了解不了解,你都要面对你每一天身口意作为的责任.你每天都要担负这个结果,这个结果是你必须担负的,你负责任不负责任都要担负这个结果. 我们这个增上、平持与减损,身口意的每一个现行,当下的这个行为,我们每个作为者必然是自己去承担.你要是分明清晰应作、不应作,就变得轻松起来,就远离了矛盾徘徊的压力或者负重.这个学习与认知至少能减少我们的负重.现代人太负重了,包括我们的很多学习与交往都比较负重.当然有一部分人可能是福德因缘有些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对这个地方的认知若不十分清晰,就一定会有负重. 昨天晚上李老师他们过去坐,谈起这个话题,说给学生有一个什么样谈论的课题呢?我感觉这个课题就能减轻我们的负担、心理负担,使我们的心理清晰起来.通过这两节课或者两个小时,我们尽量把这个问题梳理清晰. 应作、不应作,实际它关系着减损、持平或者增上我们生命的大问题.为什么说现行都是人生的价值?你说减损不也是价值吗?对.要是用平等观,平等观就是像大地一样的心.但在作为选择中,尤其我们中国人所受的传统教育,就是避开违缘、苦难的因素,趣向于快乐、安详的东西,避凶就吉是中国人的一种理念.那么这应作、不应作,我们在平等观的心智下面尽量减少对生命意识、作为的减损,尽量回避这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