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 2014-04-05 |
1929 年春, 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 《现 代初中本国史教科书》 , 认为三皇五帝都是神 话传说而非历史人物, 不承认三皇五帝为事 实. 这本书非常畅销, 很快卖出
25 万册, 影响 极大.一些地方学政官员读到此书, 既惊又 忧, 立马组织力量上书弹劾, 诉其 非圣无 法 , 戴季陶作为国民党的宣传部长, 当然不 能坐视不理, 基于 中国所以能团结为一体, 全由于人民共信自己为出于一个祖先 的理 由, 戴季陶提出, 学者的讨论是可以的, 但不 能在教科书上这样说, 否则动摇了民族的自 信力, 必于国家不利. 随后, 北平 《新晨报》 以 《国府严禁反动教材发行》 为题刊出此事, 封 杀了这本初中教材② . 顾颉刚只是个学问家, 他将 求真 求是 当成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认为民族 自信力本该建立于理性之上, 三皇五帝既然 不可信, 就不该强行维持一种虚幻的假象. 这 在科学与理性逐渐成为新信仰的五四时期, 无疑有巨大的号召力. 而戴季陶是个政治家, 政治家只追求政 治意义, 而不问求真辨伪. 在当时山雨欲来风 满楼的民族危机时刻, 戴季陶的考虑也不是 没有任何道理的. 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面对同一个 问题, 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 角色差异决定 了顾颉刚与戴季陶的必然决裂. 性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分歧
2007 年6月, 四川北羌县申报 大禹文化之乡 . 我们前往考察的时候, 发现当地无 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 都非常愿意为 大禹文化出钱出力.北川是中国惟一的羌族 自治县, 北川羌族人民非常真诚地相信大禹 就是从他们羌寨走向中原大地的.
2006 年6月, 一位自称是大禹第
143 代后裔的姒姓先生应邀参加了在北川举行的 全国第二届禹羌文化学术研讨会 , 考察了 大禹故里 与相关古迹, 为北川题词 四川北 川我始祖生地, 六月初六乃大禹诞辰 . ③ 当地 政府如获至宝, 奉为金玉. 据说这位姒姓先生 所到之处, 甚至有许多农民对着他烧香磕头. 禹到底是人还是神, 今天已经无从得知;
稍有谱学知识的人都知道, 所谓的 第143 代 后裔 , 更是天方夜谭;
而对着姒姓先生磕头, 则多少显得有些可笑. 北川的官员们解释说, 祭祀大禹和邀请姒姓先生, 都是当地民众的 要求, 过去政府不敢公祭大禹, 是害怕别人指 责他们搞迷信活动, 这些年有了 非物质文化 遗产 的尚方宝剑, 他们决定顺应民心, 建立 一种更和谐的政民关系, 这才有了一系列的 公祭活动. 余秋雨说, 任何真正的信仰, 都不应该 被历史透析, 就像再精确的尺子也度量不了 夜色中的月光. ④ 此话不无道理. 学术是理性 的, 而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 多元的, 理性 的学术是不是一定得介入多元的生活? 确实 是一道斯芬克斯之谜.当你身处当地民众那 文化研究 ① 顾颉刚日记,
1928 年12 月31 日. ② 参见顾潮 《顾颉刚年谱》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3月, 第172 页. ③ 谢兴鹏:《禹生之地在北川》 , 中国先秦史网站 2007- 07- 15, http: //www.zgxqs.cn/ ④ 余秋雨:《黔东南考察手记 ( 一) 》 , 余秋雨新浪博客 2007- 09- 08, http: //blog.sina.com.cn/u/1189695230
80 2008
1 种真诚、 质朴的情感氛围中时, 你会不忍心用 你的理性去戳破他们的精神世界. 禹也许是虚构的, 但民众的感情是真实 的, 他们真诚地景仰大禹这样的哪怕是虚构 的英雄人物. 大禹信仰的传衍, 无论对于当地 民众还是对于我们整个社会, 也许都是有益 无害的. 而人在现代社会的遭遇是, 自科学主 义滥觞以来, 学术的理性就一直在嘲弄和抑 制着人的精神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吕微认为: 学术对于生活的伤害, 源于学 术研究所提供的 本质 和 真理 . 学术研究 只能提供 对象 在形而上学逻辑体系中的 性质 真理, 而不能提供 对象 作为存在者 个体和主体的自在、 自由存在的 意义 真理. 对于人来说, 被给予的有关事实性质的世 界、 实然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与自我选择的有 关事实意义的世界、 应然的世界、 可能的世界 都是必须的. 固然, 没有性质的世界, 人不能 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