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6-09-20
作者简介: 马冬玲 (1977-) , 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读博士生,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女性学、 劳动社 会学.

情感劳动―― ―研究劳动性别分工的新视角 马冬玲 (全国妇联 妇女研究所, 北京

100730 ) 关键词: 劳动性别分工;

情感劳动;

商业化 摘要: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 探讨传统社会学和女性学对情感劳动分工及其商业化特征、 后果的不同解释以及情感 劳动的理论潜力. 文中指出, 在传统的社会学和亲密关系经济学的视野下, 情感劳动的女性化被合理化和固化, 但其商业化则遭 到抵制.女权主义者则更关注这种情感劳动商业化的性别分工可能掩盖和再生产的性别不平等. 中图分类号: C913.68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4-2563 (2010 ) 01-0014-06 Emotional Labor: New Perspective in the Studies of Gender-based Division of Labor MA Dong-ling (Women'

s Studies Institute of ACWF, Beijing 100730, China) Keywords: gender-based division of labor, emotional labor,commercializ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a gender perspective to discuss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division of emotional labor in effect and its commercialization and the theoretic potential of emotional labor by conventional sociology and women'

s studies. It argues that in conventional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of intimacy, feminization of emotional labor is considered legitimate and fixated, and its commercialization, however, has been resisted. Feminists have been more concerned with gender-based division of commercialized emotional labor that is concealing and reproducing gender inequalities. 从劳动的角度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是女权主义 的一个重要理论取向, 而性别与劳动的一个核心的 现实与理论问题是劳动的性别分工. 分配给女性的 劳动不仅是身体劳动, 而且是情感劳动, 即为完成 情感角色而付出的劳动. 研究情感劳动的性别分工 (女性化 ) 对加深理解劳动性别分工在工业化时代 和后工业时代的延续及后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于理解妇女家庭照顾劳动的无酬化、 妇女市场照 顾劳动的低酬化以及妇女回家呼声等现象背后的 逻辑也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劳动的性别分工及情感劳动的女性化 劳动的性别分工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分工方式, 表现为男性和女性劳动内容的性别差异, 其功能是 有效地进行社会生产和生活. 劳动性别分工的基本 形态或者说特点表现为: 女性成员一般与人类再生 产有关的劳动 (即私人领域的劳动 ) 联系在一起, 男 性成员的劳动一般与生产有关的劳动 (即公共领域 的劳动 ) 相联系.[1] 需要指出的是, 分配给女性的再 生产工作并不仅仅是身体 (体力 ) 劳动, 还包括感情 的付出, 即对家人 (及社区 ) 情感需求的满足. 进入工业化时期, 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女性的生 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劳 动力市场从事有酬劳动.但是, 随着公私领域分离 的历史性建立, 这种前工业社会的劳动的自然性别 分工模式依然在家庭内和劳动力市场上得到延续 并固化, 即在妇女在家庭中所做的工作与她们有酬 的工作之间存在一种 巧合 (coincidence ) , 如与家 务劳动有关的工作和情感劳动仍不成比例地分配 给她们. 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的概念最早由霍赫希 妇女研究论丛 Collection of Women'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