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 2019-07-01 |
6 一1921 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创造社,是继同年
1 月在 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之后文学界发生的另一个重大事件.
倡导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和 代表着黎明期的浪漫主义 运动 (瞿秋白语) 的创造社,双峰并峙,构成了中国新文 学发展初期耀眼的文学景观. 创作社成立的时候,虽然成员较少,势单力孤,如郭沫 若所说,最初支撑创造社的,主要是郭沫若、郁达夫、成仿 吾三个人.但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创作准备充分,作 品起点很高. 《女神》 的诞生,给新诗的创作带来了最大的 冲击.早在
1919 年9月,郭沫若在 《时事新报 ・学灯》 发表 《女神》 部分诗作的时候, 《学灯》 的编辑宗白华
1920 年1月3日给郭沫若的信中就预言: 中国文化中有了真诗人了 ;
田汉
1920 年2月29 日读了郭沫若的新诗后也说: 与其说你 有诗才,无宁说你有诗魂,因为你的诗首先是你的血,你的 泪,你的自叙传,你的忏悔录啊.我爱读这纯真的诗. 郁 达夫更从文学史的视角,在 《女神》 出版一周年的时候,作 出了斩钉截铁的判断:中国诗歌 完全脱离旧诗的羁绊自 《女神》 始 .对于郭沫若来说, 《女神》 的飘然而至,更让 他产生了 真是像火山一样爆发起来 的惊喜.1921 年8月, 《女神》 作为创造社丛书第一种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短短的两年内,竟接连出了
4 版.同年
8 月,郁达夫的小说 集 《沉沦》 ,作为创造社丛书第3种,也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 版. 《女神》 以高昂、激越、壮美的浪漫主义格调,让读者 感受到了作家强烈的感性生命的骚动,倾听到一个民族的疼 痛与愤怒;
《沉沦》 低诉感伤的浪漫主义内涵,又让读者获 得了熟悉之外的陌生、焕然一新的发现,展现了浪漫主义文 学的生机与活力.由此,创造社声威大震,卓然自立,确立 了它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 《沉沦》 出版后的命运 值得一提.一方面,它受到众多青年读者的欢迎;
同时,也 被人指责为 不道德的文学 .已经蜚声文坛厚道的文学研 究会批评家周作人,立即站出来为 《沉沦》 辩护.周作人 说: 《沉沦》 所描写是青年的现代的苦闷,似乎更为确 实.生的意志与现实之冲突是这一切苦闷的基本 , 著者在 这个描写上实在是很成功了 .周作人郑重宣示: 《沉沦》 是一件艺术的作品 , 我不愿意人家凭了道德的名来批判文 艺 . 二 创造社的文学批评自有其个性.但与它的创作成就相 比,却显得有些逊色.成立初期,创造社成员的精神,正处 于自信而又压抑的状态里.自信,指的是他们多年的留学生 活,对西方、日本传播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流行的浪漫 主义文学思潮 (含新浪漫主义思潮) ,有着一拍即合的认 同.郭沫若 《女神》 创作的成功,郁达夫小说 《沉沦》 发表 后引起的强烈反响,都使他们坚信自己的智力过人.由他们 掀起一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正当其时.压抑,是对他们面 临的现实境遇的忧虑.创造社成立初期,成员回国后,既无 职业,又无资金支持,创办刊物,谈何容易? 天生的敏感气质, 使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着足够的警 惕.
1921 年9月29 日, 在 《创造》 季刊出版前, 上海 《时事新报》 刊登了他们拟定的 《纯文学季刊 〈创造〉 出版预告》 : 自文化运动发生后,我国新文艺为一二偶像所垄断,以 致艺术之新兴气运澌灭将尽,创造社同仁奋然兴起打破社会 因袭,主张艺术独立,愿与天下之无名作家,共兴起而造成 中国未来之国民文学. 出版预告中,他们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公布 垄断 新 文艺偶像者的名字,但戒心和敌意却显而易见.1922 年5月出版的 《创造》 季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