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摇摆白勺白芍 | 2019-07-03 |
1937 年在中央 党校开办了少数民族班, 主要培养随红军长征到延安 的藏族、 彝族、 苗族学员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学员. 同年
8 月, 中共中央为组织全民抗战, 大量培养抗战 人才, 在延安成立了陕北公学,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 培训工作.1938 年11 月, 中国共产党在扩大的六届 六中全会的政治决议中提出 : 全中华民族当前最紧 急的任务之一是团结中华各民族( 汉、 满、 蒙、 回、 藏、 苗、 瑶、 夷、 番等) 为统一的力量, 共同抗日图存 [
1 ] .
1939 年初, 中共中央和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多次指 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组织, 从绥蒙地区动员组织少 数民族青年到延安学习.之后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及民族政策的影响, 赴延安求学的各民族
7 青年不断增加.1941 年春, 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公 学组建民族部, 来自蒙古、 回、 满、 藏、 苗、 彝、 汉等
7 个 民族的
185 人参加了学习.为适应抗战时期民族工 作的需要,
1941 年10 月,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大砭沟 ( 又称文化沟) 创办了延安民族学院. 在陕北公学民族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延安民族 学院, 不仅保持了陕北公学 忠诚、 团结、 紧张、 活泼 的优良学风, 而且更体现出民族间平等、 民主、 相互尊 重的大家庭的缩影.
1951 年, 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 巩固和发展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 迅速帮 助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翻身解放, 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中南军政委员会遵 照政务院颁布的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的规 定, 确定由中南教育部领导, 委托中原大学筹建中央 民族学院中南分院, 同年
11 月29 日学院正式开学.
1952 年11 月27 日, 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中央民族 学院中南分院更名为中南民族学院.新成立的中南 民族学院秉承抗大时期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 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的优良学风, 艰苦奋斗, 治学兴校, 开拓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伟大事业.
二、 调整时期( 1962. 03―1970. 10) : 勤学、 朴实、 团结、 活泼 为了总结建校以来办学的成绩、 经验和教训, 中 南民族学院于
1961 年11 月29 日成功举办了建院
10 周年校庆.在10 年院庆的推动下, 为了进一步搞好 学院的工作, 树立一个好的校风, 形成一个好的学风, 培养一个好的作风,
1962 年3月初, 学院党委提出了 勤学、 朴实、 团结、 活泼 的八字校风.3 月10 日, 学 院党委书记白瑞西同志就 八字 校风在全院师生员 工大会上作了阐述.白瑞西指出, 校风是反映一所学 校的精神面貌, 体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一个好的 校风, 对于建设好学校, 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八字 校风是从学院实际出发提出的, 其具体含义 是: 勤学 就是勤奋学习, 学政治, 学文化科学, 学专 业, 学其他知识, 这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我院同学来 自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的、 经济的原因, 这些地区 文化相对来说不甚发达, 同学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 见闻不广, 就必须勤奋学习, 加深知识, 扩大见闻, 充实自己, 培养能力, 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 秀人才 . 朴实 就是纯朴踏实, 重在艰苦奋斗, 讲究 实际.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 当然也是少数民族人民 的美德,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在思想、 学习、 生活和 工作上培养这种朴实的作风, 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品 德高尚的人 . 团结 是我们事业胜利的保证.我院 师生来自五湖四海的二十多个民族, 心理素质、 生活 习俗、 民族语言各有差异.为了搞好学习, 搞好工作, 必须加强民族团结, 师生团结和干群团结, 把我院建 设成为一个互助友爱, 团结奋斗的民族大家庭, 保证 我院事业的胜利发展 . 活泼 就是富有生气, 就是 要养成一种胸怀开阔, 思维敏捷, 精力旺盛, 行动积 极, 生活乐观, 蓬勃向上, 勇于进取的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