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9-07-07 |
18 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文化格局中 民族-国家 (nation-state)始 终是最重要的行动主体, 民族 的形成、 民族 与 国家 的利益融合、权力重叠及其内部的 张力和冲突过程充分说明了世界政治、文化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认为: 民族主义从
18 世纪最后
25 年开始发生,由瓜分 波兰和美国革命开始,通过法国大革命,到对拿破仑征服普鲁士、俄罗斯和西班牙的反应,它正 式形成.
2 在世界范围内的 民族-国家 思潮与社会运动为中国近代社会组织―― 民族 的 发育和生成提供了外部环境, 对一直将西方文化作为榜样的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后 果. 关于清末以来的中国 民族 与 民族主义 的讨论中,学界基本形成了共识:近代中国 民族 与 民族主义 是在西方外来帝国主义的迫使和殖民政策下生成的爱国主义或内部种族主义 的集中体现.具体而言:(1)中国正式使用 民族 一词是有19世纪后半期,进入20世纪后开始 大量使用;
(2) 民族 的出现,适应当时国内反封建斗争和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需要;
(3) 受到了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即19世纪开始,亚洲许多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蓬勃发 展,西方和日本文化的传入,势必给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中国以很大的影响. 韩锦春、李毅夫认为 民族 一词最早见于
1895 年第二号《强学报》上.彭英明又将时间 推前了
20 年,其依据是王韬
1874 年左右撰写的 洋务在用其所长 一文.后来,还有学者指出,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道光十七年(1837 年)九月刊上登载〈约书亚降迦南国〉篇,写道: 昔 以色列民族如行陆路渡约耳但河也. 至于这是否就是汉语中第一次使用 民族 一词的文章, 一时很难做出定论,也许未来还会有新的发现. 在世界与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的大背景下,近代蒙古地区 民族 概念也经历了其独特 的生成与演变过程.关于近代蒙古地区 民族 概念的生成,学界讨论甚少,至今尚无详细的考 证和分析.由于历史文献和资料的严重缺失,对其进行准确考证和详细分析,并不一件易事. 众所周知, 对一种词语或概念的追踪和研究不一定能够充分说明和解释其所生成的社会环境 和认同、意识和行为等诸多特点.但对近代蒙古社会 民族 概念的讨论和考辨具有一定的学术 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清末民国时期蒙古精英中的 民族 与[ü ndü sü ten]概念 从古至今,蒙古地区社会组织概念有很多:如 蒙兀儿 、 蒙人 、 蒙古人 、 蒙地 、 蒙古族 和 蒙古民族 等.在这些概念的生成、演变和使用时间上我们只能做出古代、近代 和当代的粗略区分,如 蒙兀儿 是14 世纪前泛指蒙古人, 蒙人 、 蒙地 等概念普遍应
1 作者:常宝,蒙古族,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副教授.
2 [英]安东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著,叶江译, 《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 ,上海:上海世纪 出版集团,2006 年,第92 页.
2 用于清朝统治时期.
(一)汉文文献中的 民族 概念 清末在汉人社会中流行的 民族 概念与当时的文人墨客、留学生群体,尤其与留日精英有 着直接关联.例如,在孙中山与日本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中写道: 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 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况羁勒于异种之下,而并不止经过君民相争之一阶级 者乎.清虏执政于三百年矣,以愚弄汉人为治世第一义,吸汉人之膏血,锢汉人之手足,为满奴 升迁调补之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