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9-07-07 |
2 [英]冯克著,杨立华译,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00 页.
3 张国强, 《贡桑诺尔布与赤峰近代化》 ,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 年.
4 蒙籍议员忠告蒙人电 , 《申报》 ,1919 年4月16 日,第2张.转引自张建军著, 《清末民国蒙古议员及其活 动研究》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258 页.
3 善于扶助,建设一新蒙古.
1 重点阐释了蒙古民众的遭遇,表达了对当权者和国家的不满情绪.
(二)蒙古文文献中的 [ü ndü sü ten] 概念 在蒙古地区蒙古文文献中,[ü ndü sü ten](民族)词语的出现明显晚于汉文文献.清末喀喇沁 地区蒙古精英、近代蒙古族著名史学家、翻译家和诗人尹湛纳希(1837-1892 年)在他著作中 多次论述过汉人与蒙人问题.例如:在《青史》的 前论 中论述到: 以语言而论,讲汉语提 倡韵脚,讲蒙语讲究对字头,讲藏语注重语调明快,讲满语注意词句的搭配.
2 汉族人的发 祥地是中原,蒙族、满族的发祥地是塞外,回族发祥地在中国西部.
3 等,对蒙古人与其他族 之间的语言、地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整个著作中多处提到 蒙古人 、 蒙族 和 汉人 等 概念,但他《青史》 、 《一层楼》 、 《泣红亭》和《红云泪》等多部长篇小说、诗歌、散文作品中从 未出现过[ü ndü sü ten]( 民族 )一词. 在又一位喀喇沁近代蒙古族哲学家、博学多闻的民俗学家罗卜桑悫丹(1875-?)的一部珍 贵的蒙古族志书著作―― 《蒙古风俗鉴》 中曾提出过几个与 民族 相关的概念: [m? ηg? l hun] (蒙古人) 、[m? ηg? l irgen](蒙古庶民) 、[m? ηg? l gajar](蒙地) 、[m? ηg? l odom](蒙古 血统) 、[m? ηg? l ogsa:] 蒙古族 、[m? ηg? l e:mg](蒙古爱玛克) ,但从未提及近代意义上 的[m? ηg? l ü ndü sü ten](蒙古民族)概念.罗布桑悫丹写道: 在明代,靠长城居住的喀喇沁 蒙古人首先向汉人出租边缘、偏僻、河沿滩头之地.
4 他认为: 在清代,汉人转入蒙古人的 很多.按来源分:(1)汉地商人变官吏属民者;
(2)满人公主带来的随从;
(3)从内地买来 的汉地佣人.
5 等. 进入民国时期,尤其1919年之后,蒙古地方青年学人和精英开始接触和翻译汉语 民族 概念,并开始使用[ü ndü sü ten]( 民族 )词汇.曾在1925年(民国十五年)10月25日至1926年4 月期间出版发行的,由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金永昌主持兴办的《内蒙国民旬刊》(蒙古文)中 提到了[ü ndü sü ten]( 民族 )一词.例如,《旬刊》最后一版(第八册,中华民国十五年四月 十日)的 蒙旗政治制度向来依据军事力量而建立 部分中写道: 我们蒙古民族,被称为游牧 国家, 被世人视为勇敢的人群……
6 . 在 《旬刊》 中, 除了[ü ndü sü ten]之外, 更多使用了[m? ηg? l hun](蒙古人) 、[m? ηg? l gajar](蒙地) 、[m? ηg? l odom](蒙古血统) 、[m? ηg? l ogsa:] (蒙古族)和[m? ηg? lt∫o:d](全体蒙古)等概念.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蒙古文信件、主要 报刊和有影响力的诗人、作家文学作品中很少使用[ü ndü sü ten](民族)一词.从20世纪40年代中 期之后,[ü ndü sü ten](民族)概念在文化精英的著作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可用当代蒙古文学奠 基人、蒙古族思想家、诗人赛春嘎(1914-1973年)的诗歌作品案例证明这一发展特征. 赛春嘎,1938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的.他的文学创作至少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38年-1945年).在《压在苫笆下的小草》一首诗中,诗人把奴役人民的封建 王公势力比作 破旧而腐朽的苫笆 ,并预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你可知道一切陈旧的东西 终归灭亡/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成长/看吧,我将以巨大的威力挣脱你的纠缠/去和天空的曙光会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