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 2019-07-07 |
2 分钟左右的项目,主要由糖酵解系统供能. (3)有氧氧化系统 概念: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再合成 ATP 的能量 系统. 供能特点:ATP 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 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等. 主要供能的运动项目:长时间的耐力项目. 3.心率是了解和评价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常用指标. 当前, 我国学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平均心 率标准是 120~140 次/min.最大心率=220-年龄 4.每搏输出量:一次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动脉的血量.正常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约 60~80 毫升. 每搏输出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称为心搏峰. 搏出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在 110~130 次/min. 5.力量素质 (1)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其特点是从事力量练习时肢体 维持或固定于某一位置或姿势, 但无明显的位移运动. 例如体操运动中的十字支撑、 倒立、 悬垂、 耗腿、平衡,武术运动中的马步桩等. (2)动力性力量:又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其中,重量性力量以改变质量为主, 其大小由肌肉活动时所对抗的器械重量来反映,如举重等;
而速度性力量则以改变速度为主,通 常用器械运动时所产生的加速度来评定,如投掷标枪等. (3)绝对力量:又称为最大力量,它是指肌肉做最大用力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通常用肌 肉收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负荷来表示. (4)相对力量:又称为比肌力,是指单位生理横断面积(以1cm?为单位)肌肉做最大收缩 时所产生的力量. 通常把整个人体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称为绝对力量, 而把每公斤体重所能克服 的阻力称为相对力量. (5)力量耐力:是指肌肉收缩对抗阻力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 荷的最多次数(指动力性练习)或最长时间(指静力性练习)来表示. (6)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张力的能力,或者肌肉在极短的时间里, 通过迅速强有力的收缩产生最快加速度去克服阻力的能力, 通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量来表示, 例如爆发力等.发展快速力量负荷的次数和组数的确定,应以不降低练习速度为原则,负荷重量 大,则重复次数少;
负荷重量小,则重复次数多. 6.速度素质 (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声到起动的快 慢. (2)动作速度:是指机体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如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3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3)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或人体通过某一特定距离的快慢,如跑速、 游速等. 7.耐力素质 耐力是指人体进行长时间肌肉工作的能力或者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 (1)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肌肉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必须依赖 于结构和机能方面的基础条件,如对氧的摄取、运输与利用,肌纤维类型和神经调节功能等.有 氧耐力主要与人体肌肉中的糖原储备有关.个体乳酸阈是训练有氧耐力最有效的强度指标. 有氧耐力训练一般采用持续性练习和间断性练习两种方法. 在实践中,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强 度较低、 持续时间较长的持续训练以及长距离的匀速跑或长段落的间歇训练. 提高有氧耐力的关 键因素是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有氧耐力的评价指标:有氧耐力的评价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 (2)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 是指人体处在氧供应不定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 无氧耐力能源 主要来自乳酸能系统,即糖的酵解系统,其供能能力是决定无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无氧耐力的训练 间歇训练法:增强无氧耐力常采用的方法,训练方法是:运动强度达到 90%最大吸氧量或以 上,一次练习持续时间以 1~2 分钟为宜,间歇时间可比练习时间长 2~3 倍,间歇期后应立即进 行下一次练习. 高原训练法: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进行训练,对心肺功能产生更大的影响,提出更多的要求, 从而使人体对缺氧产生适应,提高无氧耐力. 缺氧训练法(低氧训练):缺氧训练是指在减少吸气或憋气条件下进行的练习,其目的是造 成体内缺氧以提高无氧耐力. 8.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指运动时关节活动的范围或幅度. 发展柔韧素质一般采用伸展性练习, 即拉长肌肉及结缔组织的方法. 伸展性练习包括爆发式 牵拉练习(如摆腿及踢腿等练习)和缓慢牵拉练习(如拉韧带及压腿等练习)两种. 9.平衡 (1)对称性平衡:指能否将身体的重量均匀的分配到身体支撑点的能力,如站立时双脚受 力、坐位时两臂受力是否均匀. (2)静态平衡:指人在相对静态下,维持身体某种特定姿势持续时间的能力,如站立、金 鸡独立、倒立、射箭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