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 2019-07-11 |
如果现实情境中工时约束确实存在, 那么没有考虑工时约束就去估计劳动供 给弹性, 得到的实证结果是有偏的( B i d d l e&
Z a r k i n ,
1 9
8 9 ) , 依据有偏的实证结论制定的供给管理政 策就不会那么有效( K a h n &
L a n g ,
1 9
9 2 ) . 到目前为止, 国内文献已经对超时加班现象展开了研究.刘林平等(
2 0
1 0) 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 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农民工超时加班问题, 发现大部分农民工都是自愿加班的, 而增加收入是主因. 孟续铎、 王欣(
2 0
1 5 ) 基于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 研究表明接近2 / 3的企业员工存在 过劳 现象.郭正模(
2 0
1 5 ) 总结了企业职工超时工作的四种行为选择: 拒绝超时工作、 在提高工资率水 平的条件下加时工作、 按照原有的工资率水平加时工作、 在实际工资率下降情况下加时劳动以获取 总收入增加.徐雷等(
2 0
1 7 ) 借助 C G S S
2 0
1 3数据, 实证研究发现, 劳动合同和工会身份均有助于缩 短劳动者的每周工作时间, 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加班、 非法超时工作的概率.虽然国内相关研究已 经起步, 但现有文献大都关注劳动力 超时加班 这一行为结果, 鲜有文献从直接根源― ― ―企业施加 工时约束的角度, 分析在工时约束限制下劳动力加班的决策机理和效用影响.当然要实现这一研究 目的, 关键在于对工时约束的存在性进行验证识别. 由于国内缺乏针对工时约束及劳动力意愿劳动供给的专项调查, 所以很难对工时约束存在性问 题进行直接检验.值得庆幸的是,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 C L D S) 考察 了劳动力对雇主施加的各类约束的主观感受― ― ―工作自主权, 其中一个维度是工作量自主权, 调查 问题为 工作量或工作强度在多大程度上由自己来决定 , 在工作效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工作量与 工作时间高度正相关, 因此劳动力对工作量强度的主观评价― ― ―工作量自主权, 可以作为雇主施加 ―
0 6 ― 工时约束的间接量度. 从企业施加工时约束的视角,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劳动供给模型进行扩展, 尝试从理论上刻画劳 动力在工时约束下的加班行为, 分析工时约束、 加班时间、 劳动力效用水平与工作量自主权之间的关 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利用2
0 1 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 以自评工作满意度作 为劳动者效用水平的度量, 以工作量自主权作为工时约束的度量, 构建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行检验, 并 考察了分割市场中工时约束影响的异质性. 相比于以往研究, 本文有以下三方面的贡献: 首先, 在理论上梳理了工时约束下劳动力加班的行 为逻辑, 并实证检验了工时约束的间接量度― ― ―工作量自主权对劳动力加班行为及效用水平的影 响, 进一步拓展了有关加班问题的研究;
其次, 通过验证工时约束导致的后果间接证明了工时约束在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确实普遍存在, 劳动力报告的工作量部分自主对应企业施加工时上限约束, 劳动 力报告的工作量完全非自主对应企业施加工时下限约束;
再次, 本文强调了工作量自主权的积极作 用, 完全的工作量自主权既能保证一定的加班时间供给, 又能缓解加班的负面影响.在劳动力资源 优势逐渐丧失及劳动者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当下劳动关 系的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