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 2019-07-01 |
按篇幅、容量分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 情节: 环境: 人物: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三要素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 作者简介: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赢得了 著名小说家 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73年,他发表的又一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 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共计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时代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gěng zhuàn wǔ duó chéng qídǎo wǎn chà xuān gēbo zhòu sù ào yàoshi hǎo sǒu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 ――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 ――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朗读课文第l一6节(上学路上),注意 我 在途中的所见所闻.
1、 我 为什么想 别上学了? 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 ――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
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
普鲁土兵正在操练(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3、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 我 是如何看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天真、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
4、 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 ――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跑去.――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 一 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 不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 上气不接下气 . (1-6)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普鲁士兵的操练很好玩,却没有意识到那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他也很幼稚,他觉得是别人对自己家乡的侵略.但同时他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小结 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之前)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请填写下表 填表说明 最后一课 的异乎寻常 老师 其他 学生 气氛 最后一课 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穿着漂亮的礼服 有镇上的人 没有镇上的人 阅读11至23段(最后一课)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