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2019-07-04

二、三产业将不断发展,对韶关市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布局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逐步实现促外源性经济的市场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严格的土地政策提供了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良好环境 2008年12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正式签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共同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广东省 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 ,进一步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开拓土地开发利用的新途径,缓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矛盾.在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科学实施工程和生物措施,积极整理开发部分低效园地和山坡地,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筹集资金,用于开展 三旧 改造、低效园地和山坡地改造等土地整治工程.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行政区划调整为城市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韶关市对部分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销韶关市北江区和曲江县,设立韶关市曲江区,调整韶关市浈江区、武江区和仁化县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的调整,使得韶关市城市中心区可调配资源、可协调环境大幅度增强,为韶关市谋划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使得中心城区在规划和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站在更高的着眼点,以更大的区域尺度来综合协调各项设施的建设理性问题,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

1、建设用地供需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广东省劳动力和产业 双转移 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和城镇化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与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需求将会持续增长,韶关市的土地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土地需求不断增大,但受土地后备资源的相对不足以及韶关市作为广东省北部生态屏障等因素的制约,土地利用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增大. 根据上级规划下达指标,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规模为83500公顷,而韶关市规划期间的用地需求规模在85620-92127公顷之间,控制指标与实际需求间存在一定的缺口,且城乡用地控制指标中城镇工矿用地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大,指标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扭转建设用地结构性矛盾,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压力任务艰巨.

2、耕地后备资源相对紧缺,耕地补充限制条件较多 2005年韶关市人均耕地面积为0.077公顷(约1.2亩),略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人均耕地0.053公顷(约0.8亩)警戒线,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小.随着规划期间各类建设的占用,耕地保护压力进一步显现.规划期间,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面积6364公顷,补充量较大.2005年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为15683公顷,但受地形地貌、水利条件以及生态安全等因素的限制,接近一半面积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在坡度25度以上、生态敏感地带及灌溉水源缺乏的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相对偏低.

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任务艰巨 由于各类建设用地盲目竞争,城乡建设中轻挖潜、重扩张、行业重复建设无序发展、不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等现象比较严重,不但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率,还将影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期间,应合理引导各类建设用地的有序扩张,盘活存量用地,利用闲置低效用地,逐步实现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利用方式转变是建设用地利用面临的一个挑战. 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全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