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9-07-04

拉动时慢慢地加力,直到钩码被拉动,记录此时的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9.讨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测量数据任务,小组四人怎样分工合作?要注意那些事情?(讨论之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10.学生分组操作定滑轮和定滑轮,测量收据数据.(数据填写在p73页下的表格内.)?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实验过程 1.一个小组汇报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其余小组补偿或质疑. 2.全班学生就两种滑轮的作用进行交流. 3.教师讲述:实际上,只有动滑轮是省力的.我们测量定滑轮的数据有问题. 4.学生反思:数据有问题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5.教师讲述:(先褒扬学生的反思行为.)对于其中真正原因,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这里提示一句,定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课后你可以做一些思考. 6.教师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第二课时

一、再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1.谈话:对于定滑轮不省力,大家有些不理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两种滑轮的结构特点,也许通过这个渠道,能解决问题.现在,大家一起观察图片. 2.教师出示杠杆与动滑轮的结构原理图,学生观察动滑轮上的"支"点到其余两"点"的距离,解释动滑轮省力的原理. 3.教师小结: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变形的省力杠杆. 4.教师再出示定滑轮结构原理图,学生继续观察定滑轮与杠杆的结构共同点,总结出定滑轮是一种变形的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5.谈话:我们分析结构原理图发现,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为什么我们的数据却不是这个结果?数值小了,差哪?现在,我继续观察. 6.教师演示与谈话:(组装一个定滑轮装置,在线绳两端分别挂上50克)现在,线绳两端平衡了.如果将50克钩码换成100克或更多的钩码,还会平衡吗? 7.教师继续演示:将50克钩码换成100克(150克). 8.学生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平衡了,说明线绳两端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大小是相等的,都应该是50克力、100克力、150克力.我们的拉力大小为什么不是这些数值?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再做一个计算. 9.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表,计算出实验中拉力大小与物体重力之间的差值,观察差值大小的规律.(数值大小差不多) 10.教师演示:再组装一个定滑轮装置,在拉力一端使用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 11.学生观察两个定滑轮装置,思考并交流:这个差值是差在哪里? 12.全班达成共识:差值是测力计本身产生的重力. 13.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个差值是测力计的重力.(先讲述办法,后测量.) 14.师生共同总结: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1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装置,启发学生发现: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这是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之处.

二、组装滑轮组,了解其作用 1.谈话:(播放动画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为了使用方便,可以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你们能够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吗? 2.学生分组试验后,1~2生台前演示组装方法. 3.全体学生再分组组装滑轮组,观察(包括使用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滑轮组是否具有两种滑轮的优势. 4.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A.布置游戏活动: (1)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2)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3)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4)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 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B.组织讨论: (1)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2)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3)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5.全班达成共识: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实现改变力的方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