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哎呦为公主坟 | 2013-02-22 |
52 3.阿修罗之苦
53 4.天道之苦
53
第四章 共中士道修心次第
第三节 思惟流转次第(集谛)
53 四十
八、
一、烦恼发生之相
53 1.正明烦恼
53 2.烦恼生起次第
54 3.烦恼的过患
54 四十
九、
二、业积集增长之相
55 1.业的认识
55 2.业如何增长
55 五
十、
三、死亡与结生相续之相
55 1.死缘
55 2.死心
56 3.暖从何收
56 4.死后成中有之理
56 5.生有结生之相
57
第四章 共中士道修心次第
第四节 中士道发心之量与上士发心差别
57 五十
一、
一、发心之量
57 五十
二、
二、除邪分别(澄清一些问题)
58
第四章 共中士道修心次第
第五节 抉择解脱道之自性(道谛)
58 五十
三、
一、依何身灭除生死
58 五十
四、
二、修何道而为灭除
59 1.戒定慧三学
59 2.持戒的殊胜利益
59 3.如何修戒
59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一节 菩提心的殊胜
60 五十
五、
一、大乘教法的殊胜
60 五十
六、
二、菩提心在大乘中的不共地位
61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二节 菩提心如何发起
62 五十
七、
一、七因果修法
62 1.大悲为大乘根本
62 2.于有情修平等心
63 3.七因果修习法
63 4.发心特征及差别
66 五十
八、
二、自他相换修法
66 1.自他相换的意义
66 2.自他相换的成立及原理
66 3.自他相换的修习次第
67 4.此心发生之量
68 五十
九、
三、受持菩提心仪轨
68 1.从何处受(从什么样的人那里才能纳受菩提心戒)
68 2.以何身受(学人具备什么样的身份才有资格受持愿菩提心)
68 3.菩提心受持轨则
68 4.如何守护菩提心
70 5.犯已还净法
72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三节 菩萨行的安立
72 六
十、
一、菩萨行的两大内容
72 1.破斥错误观点
72 2.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得成佛
73 六十
一、
二、菩萨行的安立
75 1.六度的安立
76 2.六度的安立次第及原理
77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四节 广说菩萨行
78 六十
二、
一、布施学处
78 1.布施自性
78 2.布施差别
78 3.身心生起之法
78 六十
三、
二、持戒学处
79 1.戒之自性
79 2.戒之差别
79 3.身心生起之法
80 六十
四、
三、忍辱学处
80 1.忍辱自性
80 2.忍辱差别
81 3.身心生起之法
81 六十
五、
四、精进学处
83 1.精进自性
83 2.精进差别
83 3.身心生起之法
83 六十
六、
五、静虑学处
84 1.静虑自性
84 2.静虑差别
84 3.身心生起之法
84 六十
七、
六、智慧学处
85 1.智慧自性
85 2.智慧差别
85 3.身心生起之法
85 六十
八、
七、学行四摄以利他
86
第六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止观
第一节 止观自性
87
第六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止观
第二节 学止法
87 六十
九、
一、修止法
87 1.修止之加行
87 2.修止之正行
88 七
十、
一、修止量
92
第六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止观
第三节 学观法
92 七十
一、
一、修观资粮
92 七十
二、 决择正见
93 1.明染污无明
93 2.寻求无我见
93
第六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止观
第四节 止观双运
97
第七章 结说道次第之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