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 2013-03-17 |
五、白细胞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 穿过毛细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抗凝
一、凝血因子的特点 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种,其中罗马数字编号的12种.大部分凝血因子由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除FⅣ(Ca2+)外,均为蛋白质;
除因子FⅢ外,都存在于血浆中;
除FⅢ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且多数在肝内合成,其中FⅡ、FⅦ、F IX.、F X的生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故它们又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的凝血因子有FⅤ和FⅧ,其中最不稳定是FⅤ.
二、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二者主要区别在于: 1.启动方式不同 内源性凝血途径通过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组 织因子(不是血液中的)暴露于血液启动. 2.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 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数量多,且全部来自血液, 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的因子少,且需要有组织因子的参与. 3.外源性凝血途径比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反应步骤少,速度快. 血液凝固后1~2小时,因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蛱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FⅡ、F V、FⅧ、FⅫ等凝血因子,但也增添了少量凝血过程中由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三、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体内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类.
(一)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肝素可使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增强2000倍.
(二)蛋白质C系统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l)
(四)肝素 在体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四、纤维蛋白的溶解 血栓的溶解主要依赖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可被分解为许多可溶性小肽,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通常不再发生凝固,其中部分小肽还具有抗凝血作用.
第四节 血型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 (―)血型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至今已发现29个不同的红 细胞血型系统,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凝集原:指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质或糖脂,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 凝集素:指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存在于血浆中.
(二)红细胞凝集 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红细胞可凝集成簇,这个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血型红细胞膜上所含抗原 血浆中所含抗体 O 无A和B 抗A和抗B A A 抗B B B 抗A AB A和B 无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