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5-12-04
无名的能量 目录引言:文化先锋、文学性与日常生活

1 第一部分 公共性与意义生产

第一章 文学公共性:抒情、小说、后现代

29

第二章 重组与聚焦: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

51

第三章 意义生产、符号秩序与文学的突围

71 第二部分 历史与语言

第四章 快感的编码与小叙事

91

第五章 文学形式的四个层面

110 第三部分 文学史内部

第六章 文学类型:巩固与瓦解

129

第七章 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权力博弈

144

第八章 当代文学史写作:共时的结构

158

第九章 八十年代:多向的话语场域

173 第四部分 结构的转换

第十章 现实主义、理论之旅和历史的寓言

189 第十一章 现代主义、现代性与个人主义

207 第十二章 后现代主义、消极自由和负责的反讽

229 代后记:熟悉的崭新 引言:文化先锋、文学性与日常生活 一 文学仿佛已经从文化先锋的位置撤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种种文学革命谢幕多时.

通俗音乐、小品表演、无厘头喜剧、动漫产业、数码技术制作的电影大片、世界杯足球战况……巨大而嘈杂的声浪背后,惶惑与焦虑再度泛起.大众文化正在占据前沿,鄙俗、粗糙同时又生机勃勃.文学逐渐退出了跑道,甚至销声匿迹.这是现代性的必然结局吗?收到的答复似乎愈来愈不乐观.当 现代性 开始命名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特殊性质时,文学很快接收到这种性质制造的巨大震荡,并且为之深刻地调整.每隔一段时间,历史就会不失时机地抛出悬念:是否存在文学踞守的某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空间?现在似乎又到了重新论证的时候. 这肯定是由来已久的理论冲动:描述某种普遍的、不可替代的文学特征;

提交一个恒定的结论,彻底摆脱反复无常的历史纠缠.漫长的权衡之后, 文学性 终于成为众望所归的概念. 文学性 意味的是文学之为文学的品质,不可复制.相当长的时间里,置身于经史子集构成的传统文化内部,文学始终处于后排.激进的革命时代开启之后,文学时常以革命的工具自居.许多事实证明,这些观念限制甚至冻结了文学的潜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些观念陆续遭到了清算,文学力图卸下种种额外的社会学枷锁,返璞归真.文学即是文学,而不是另一些观念―― 无论是古人所说的 道 还是现今津津乐道的某种 主义 ――的替身.这就是 文学性 力图承担的内容. 当初恐怕没有多少人料想到,何谓 文学性 居然是一个久攻不下的难题.无论是 诗言志 、 文以气为主 的古典命题还是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大型理论战役,诸多著名的论断总是由于文学的变幻莫测而相继落空.迄今人们还无法写出文学的终极公式.一个精确的、无懈可击的文学定义几乎无望问世.文学的 本质 是什么?这种本质主义的提问陷于僵局.相形之下,另一个奇怪的事实反而愈来愈显眼:文学定义的再三涂改乃至撤消并未扰乱通常的文学鉴别.如今,一部诗集或者一册小说不会轻易地和哲学著作、经济学著作或者物理、化学著作混淆起来. 我们正在上自习,忽然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没有穿学生装的新学生,还有一个小校工,却端着一张大书桌.正在打瞌睡的学生也醒过来了,个个站了起来,仿佛功课受到打扰似的. 这是《包法利夫人》的开始.人们几乎可以即刻做出判断:没错,这就是文学.个人视角,表象,细节,日常生活的气息,这一切无疑是文学家族的基本肖像. 日常生活 ――是不是到了聚焦这个概念的时候了?尽管 日常生活 的涵义空泛而模糊,缺乏醒目的狂飙突进风格,但是,这个概念隐含的潜力可能突然开启一个近在咫尺的理论空间.许多人看来,现在是一个令人茫然的时刻.激进文化正在陷入低潮,众多歧途隐约莫辨.炽烈的革命历史余热未尽,商品与市场意识形态方兴未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