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 2015-12-04 |
各种肤浅的细节掠过感官,旋生旋灭.每一个学科均负有庄严的使命,理论没有必要将精力浪费在如此低级的领域. 众多学科扬长而去的时候,文学应声而出,欣然认领了日常生活.文学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日常生活.从一个人物的抽烟姿态到屋檐上的滴水,从街头小贩的吆喝口气到草原上一只牧羊犬的奔窜,奇特的肖像,有趣的对白,血腥的格斗,微妙的眼神――总之,文学慷慨地接纳了众多学科不屑地遗弃的各种景象.这时的日常生活不再是普通语言之中的一个概述性语汇;
按照柄谷行人的观点,这是作家改变了 认识装置 之后赤裸地撞入眼帘的生活现状.日常生活始终存在,但是,文学对于日常生活持久的正面注视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转向. 二 列菲伏尔认为,没有理由轻蔑地将日常生活拒之门外.昔日的革命仅仅重视政治和经济,重视社会的解放;
微观世界的革命、日常生活的批判以及个人解放遭到了普遍的忽视.然而,异化已经全面地笼罩了生活.日常生活的异化之网严重地窒息了人们的本能、创造性和革命性.资本主义社会,与阶级统治并存的是一个心理和精神的压抑体系,这种压抑表现在家庭、婚姻、民族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不仅是市场的产物,而且源源地在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生产出来.因此,日常生活必须是革命实践的中心.关注日常生活并不是认同平庸,而是 用一种非平庸的看法来看平庸. 列菲伏尔的心目中,日常生活的批判有望突围――有望 从不可能中找出可能来 ,继而让 生活变成一件艺术品 .从日常生活的批判到日常生活的能量解放,文学深刻地包含了上述双重性. 通常认为,日常生活缺乏历史的重大主题.两个阶级阵营的殊死搏斗,一场战役惊心动魄的全景,数千个亿资金的流向,国家政治体制的设计,某一个族群的政治文化待遇,一项法律条款的激烈辩论――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似乎不可能完整地塞入日常生活.文学仅仅收容了一些鸡零狗碎的故事:个人的特殊遭遇、恋情、怨恨、感叹、勾心斗角,如此等等.这显然是一种草率的想象.撼动历史的重大事件并非少数人起草的一纸空文,亦非账本上的数目或者法律著作之中的条款规定.所谓的重大事件必将融入日常生活,分解至众多个体,甚至交付每一个人承担,继而派生出无数的恩怨情仇.这即是文学分享历史主题的方式.某些时候,文学显示的是日常生活如何承接历史主题的重量;
另一些时候,文学显示的是日常生活如何成为历史主题的策源地.文学的确热衷于杯水微澜,庸常人生,仿佛固执地回避各种显赫的观念,例如民族,国家,社会,或者压迫与解放,善与恶,崇高、壮烈与恶毒、奸诈.然而,人们没有理由低估文学的意义.相对地说,文学关注的焦点是,这些观念的哪一部分内容正在遭受日常生活的侵蚀、截留、消耗、瓦解、改造,甚至滞留在遥远的理论之域;
哪一部分内容无声地抵达日常生活的幽微末梢,融会贯通,演变为无数社会成员的贴身习惯.因此,文学叙述的压迫与解放或者善与恶,通常拥有微型同时又变化多端的具体形式――这一切无不潜入日常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时,日常生活不再是填充故事骨架的附加材料;
日常生活内在地植根于故事,执拗地干预、矫正或者扭转故事的方向,注释故事的必然性,甚至强硬地坚持自己的故事逻辑.某些惊险的武侠小说或者浪漫的爱情故事慷慨地甩下了繁杂的庸常琐事,各种人物如同投身一个没有重力的世界.然而,只要返回坚硬的地面和人声鼎沸的街头,这些轻佻的幻想通常弱不禁风,一触即溃. 植根于日常生活,文学从未自惭形秽――文学意识到日常生活积聚的份量.为什么文学远比社会学或者经济学具有撼人心魄的能量?为什么文学的社会动员之效远远超过了哲学或者政治学,以至于成为许多革命家钟爱的传播工具?日常生活显然是一个谜底.文学记录的日常生活并非各种观点的支持例证. 得鱼忘筌 或者 见月忽指 这些成语表示,各种观念的论证完成之际,亦即日常生活黯然退场之时.然而,文学毋宁说恰恰相反:日常生活细节才是动人心弦――包括激动众多理论家――的真正源头.日常生活并非一个透明的、无足轻重因而可以忽略不计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