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 2019-07-14 |
(三)促进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改革任务,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也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改革要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一项好的养老保险政策,关键在落实,关键在管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体现了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是参保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权益.另外,其他相关的养老保险权益,大多也是通过个人账户的关联发挥作用,可以说,对个人账户的管理直接折射整个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因而直接影响到参保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和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推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国家标准,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全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的统一,为进一步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提供基础和条件,促进更加公平和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为各类用人单位和参保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个人账户信息服务,增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公信力,引导和促进参保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养老保险,并多缴费长缴费,必将有助于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起草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参保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建立到变更,直至终止注销,具有系统性、循序性、周期性的规律.标准编制遵循系统性设计原则,立足于规范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建立到终止的全过程、系统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二)科学性原则 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是我国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规范,事关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稳定发展,事关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权益.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到不断改革发展,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国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管理,也有比较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标准的制定是在比较充分的研究基础上,立足于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规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为实现个人账户的管理目标服务.
(三)前瞻性原则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国家(单位)保障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革完善,形成了目前比较符合国情的制度模式.其间,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历经了不同的模式,特别是在个人账户的功能定位,个人账户资金是否做实,结余的个人账户基金如何实现保值增值等关键问题上,尚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中,因此,本标准充分考虑了个人账户的建立、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考虑了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以及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对个人账户的管理上即兼顾当前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现实发展情况,同时,体现了标准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及发展趋势.
四、编制过程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起草工作于2014年3月正式启动.为充分体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起草小组系统学习研究了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如《社会保险法》、国家标准《社会保险服务总则》(GB/T 27768),社会保险术语第1部分:通用(报批稿)、社会保险术语第2部分:基本养老保险(报批稿,《吉林省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规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暂行办法》(劳办发[1997]116号)、《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4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完善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110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6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办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人民币协议存款的通知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4),以及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有关文件,并充分学习借鉴了GB/T 27768《社会保险服务总则》、GB/T 27769《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施设备要求》等国家标准的编写工作经验.同时,编写过程中注重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交流,注重同财政部门、养老保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