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erise银子 | 2019-07-16 |
鸟'
字去掉点就是'
乌黑'
的'
乌'
字. 乌鸦全身羽毛乌黑,连眼睛也看不出来了,所以'
乌鸦'
的'
乌'
字与'
乌黑'
的'
乌'
是同一个字. 这样既学习了 鸟 ,又认识了 乌 ,并形义结合地区分了 鸟 与 乌 这两个易混淆的形近字.学生在形象生动、趣味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识字,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老师 课要上得有趣 ,要能激发学生的 情绪区 ,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这是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源泉.
二、激发情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一切有效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情感和愉快的心境基础上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而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情导航,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以读导情.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我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通过突出 爱 这条情感线索,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了解瑞士人民对燕子,对小动物的关爱.凭借瑞士政府,瑞士人民救燕子,送燕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真爱.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将情感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2.以议悟情. 阅读教学中,教室如能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写写,再组织学生议议,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学生定能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记事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抛开烦琐的讲解,直接问学生: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没有受到感动?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找受感动的地方,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并说说为什么感动,再好好把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让别的同学也能受到感动.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教师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对叶欣的怀念、爱戴、崇敬之情,营造 未成曲调先有情 的诗一般的情感氛围和基调.有了这样的阅读话题,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孩子们就能在课堂上自主地,舒展地,充实地与文本对话,从而经历温暖而百感交集的心灵旅行,享受语文学习的美丽与精彩. 当学生随着语言文字深入了解叶欣是怎样冒着 高风险 、进行着 高强度 、 高效率 的抢救工作,被文字所勾划的画面内容深深地感动时,对叶欣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就油然而升.当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课文就更加入情入境,他们的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滑落下来. ?3.以写抒情. 文字是最好的抒发感情的工具,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设计精当的语言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不仅能锻炼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还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教师的点拨初步感悟了这株柳树 处境之恶劣 成长之艰辛 命运之坎坷 后,教师可鼓励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语言实践:倘若这株柳树会张口说话,当它经历过无数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被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它会说些什么呢?倘若这株柳树会张口说话,当它经历过无数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每一次被劈断了枝干之后,它会说些什么呢?倘若这株柳树会张口说话,当青海高原给予它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之路、死亡之路,它会说些什么?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自主地理解了青海高原一株柳伟大的生命力,还通过文字将自己发自心底的对这株柳树的的敬畏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